收藏者說,糧票是不值錢的收藏,但我看重它代表的歷史
6年來,他收藏了1萬多張糧票,耗資30多萬元;在寧波,他收藏的糧票公認覆蓋面最廣,全國各地各時期發行的糧票,在他的藏品中都能找到。
4月2號開始,一場名為“民以食為天”的糧票收藏展在天一閣書畫館展出。在這場為時6天的展覽中,定居寧波的福建人林茲玲展出了4500多張糧票,足足擺滿了書畫館的兩層樓的展廳。而這只是他1萬多張糧票收藏品中的一部分。
萬張糧票擺滿10平方米書房
出生于60年代的林茲玲,曾經經歷過一段艱難的歲月。糧票,是他對那段歷史最深的回憶:3年自然災害,一家7口人,全年只有3個人的口糧標準,從小學到高中,他沒有吃過一頓純正的白米飯。當時手里有張糧票,那可比黃金還值錢。
“這套糧票60年代初國家沒有正式對外發行,我花了3萬元買的;這套糧票是90年代浙江發行的生肖糧票,其他省都沒發行過;這套糧票是文革的時候發行的,上面有毛主席語錄。”在林茲玲將近10平方米的書房里,是全國各地各時期發行的糧票,其中還有老百姓沒看過的軍用糧票和未發行的糧票。
攤開這些糧票,林先生的話匣子就關不上了。他說,他的糧票都是通過中國票證網,跟全國各地的糧票收藏者購買,通過網絡,他認識了1000多位同道好友。他把全國各地給他寄糧票的信封和快遞單和各種票據,注明了時間和日期,都保存了下來,這些票據和單子,已經堆滿了一個柜子。
收藏糧票只為記錄逝去歷史
為了讓更多的人能看到他的糧票,他主動找到天一閣博物館,要求做糧票交流展;為了讓更多的人能了解糧票的歷史背景,他把所有糧票做成貼片,然后通過各種渠道找到了各個省的《糧食志》,再把每套糧票的背景資料摘抄在貼片上。光是這一道工序,前前后后花了他兩年時間。
他還從廢品收購站里搶救出了大量文件,這都是60年代寧波市政府和浙江省政府下發的有關糧食政策的內部文件。
每次去寧波古玩市場,告訴別人他是收藏糧票的,別人總會帶點詫異,“收藏這個東西不值錢的”。“很多人覺得糧票年代太近,沒有什么收藏價值,但在我眼里,糧票的價值在于它記錄了一段歷史!绷制澚嵴f,他希望更多人能通過看糧票展,回憶起那段曾經艱難的日子。
林茲玲說,收集這些糧票總共花了30多萬元,現在增值的寥寥無幾,增值幅度也不大,但是他當初收藏的目的就不是為了錢。不論糧票是否增值,也不論在他人眼里是否有收藏的價值,他在意的是糧票所記錄,那段已經逝去的歷史。
糧票的收藏價值
糧票的收藏價值同樣也是“物以稀為貴”,1955年發行之初、3年自然災害與文革時期發行的糧票收藏價值最高,漲幅在5到6倍左右,其他年代的漲得很慢,基本在10%到20%之間,而有些糧票比如軍用糧票和80年代發行的糧票,因為市面上數量多,目前還在貶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