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自己用領料單裝訂而成的日記本,到1980年代的紅巖筆記本,再到如今裝潢精美的各種硬殼日記本。家住沙坪壩區井口的王孫高堅持寫了41年日記,一天不落地記載著自己親身經歷的點滴變化。
昨天是沙坪壩區第三個“沙磁文化日”,八旬高齡的王孫高老人將自己一輩子寫下的342本日記贈送給了沙坪壩區政府。這些珍貴的文字,將被保存在沙區檔案館內。
“每本日記都像親人”
“這是我每天生活的一部分而已,就像吃飯睡覺一樣。”出生于1931年的王孫高只讀完了小學。1950年回到沙坪壩區井口,幫父親干農活,第二年就開始寫日記。
王孫高說,當時自己在農村基層工作,日記的主要內容還是工作情況。到1992年自己退休前,他天天都寫,有時半夜回家,他也會先寫日記再睡覺,從不“欠賬”!懊勘救沼洷径枷裎业挠H人一樣!
最長一篇8000多字
“最長的一篇日記,整整寫了8000多字!蓖鯇O高說,上世紀80年代初,沙坪壩區曾發生了一次大洪水,井口的公路全部被淹沒了。
時任井口鄉副鄉長的王孫高非常憂心,一早就出了門,在鄉里走了一遭之后,將洪水情況寫進了日記。午飯后,王孫高再次出去指揮救災,晚上又記進日記。到睡覺前,他又將報給區政府的工作報告記在了日記中。
可補史實上的空白
2008年時,沙區地方志辦公室聽說了王孫高堅持近半個世紀記日記后,專程趕到了他的家中去參觀。
沙坪壩區地方志辦公室副主任張建中介紹,王孫高的日記除了農村鄉民口口相傳的民間故事外,還詳細記錄下了沙區“三農”史的變遷,并將填補一些史實上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