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政夫:投資當代藝術作品價格7年翻一番(圖)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3日 09:54 北京商報
《上元燈彩圖》(局部) 商報記者 劉妮麗 6月30日,由臺灣地區知名古董商徐政夫主持的觀想藝術中心在北京開業,開幕展出的藏品包括潘玉良、常書鴻等藝術家作品。在展會上,徐政夫拿出私藏價值幾可媲美宋朝《清明上河圖》的《上元燈彩圖》進行展示,圖中描繪了明代金陵秦淮一帶元宵節的熱鬧場景與古代市賈買賣。這位穿梭于兩岸的古董商人也向記者談起了他的收藏心得。 徐政夫算是藝術市場內的雙棲明星:他不僅精通于古玩、書畫的買賣,連古董商人從不染指的當代藝術,他也涉足其中,并頗有心得。目前他是紐約大都會、大英博物館、新加坡藝術館、中國香港藝術館、中國臺灣故宮、中國臺灣歷史博物館等博物館的古董供給商,每年經手的古董文物價值6億新臺幣(合1.5億元人民幣)。他目前的凈資產價值超過2億元人民幣,是臺灣地區最大收藏團體清玩雅集的發起人。 投資當代藝術 7年翻一番 最初,徐政夫是大學教師兼董事長,教授攝影學和心理學。因為對少數民族文化的熱愛,年輕時的他喜歡收集一些藝術品。退休的時候,正值我國臺灣地區 “鄉土風”興起,很多懷舊的人把舊的石磨、蓑衣等擺放在高級裝修的房間里。 徐政夫發現了古董市場的前景,便和朋友經營了一家大型古董店“寒舍”。當時,徐政夫的“生意”還沒當下這么紅火。在“寒舍”,徐政夫承擔的是一個交流者的角色。從1987年開始,他每年都會帶部分古玩專家來內地參觀考察。1992 年,徐政夫發起成立了“清玩雅集”這個華人圈內知名的文物收藏團體。“清玩雅集”如今匯聚了我國臺灣地區30多位最重要的收藏家,購藏實力相當于我國臺灣地區半個藝術市場。 1992年徐政夫從“寒舍”總經理的位置上退下來,帶著古玩專家滿世界周游了兩年。這幾年,他帶了20多個團,從我國的敦煌、西藏,到英國、美國等地都有他的足跡。如今的徐政夫,身價達4個億,是大都會、大英博物館、新加坡藝術館、中國香港藝術館、中國臺灣歷史博物館等博物館的古董供應商,每年經手的古董文物價值6億元新臺幣。 作為臺灣地區最大收藏團體清玩雅集的發起人,徐政夫打算籌集巨資收藏中國當代藝術品。徐政夫坦言買賣當代藝術品要有三個原則:市場、學術和畫家本身的創作。有市場熱點,學術上又有肯定,并且畫家本身也在不斷成熟中,那么這樣的藝術品一定具有潛在增值的機會……投資當代藝術,5年到7年是一個周期。國際慣例是每7年翻一番。 多方位涉獵 降低收藏風險 藝術市場上一般分兩種人:投資客和收藏家。投資客往往趨利而往,隨市場潮流買賣藝術品,以便低買高賣;收藏家則一般買賣自己喜歡的藝術品,不會隨意出手。徐政夫是一位典型的投資客,他投資愛好廣泛,從玉器古玩到書畫再到園林地產,無不參與,并且還屢屢踏中步點,贏利豐厚。 在徐政夫看來,藏家如果只是單一收藏、買賣自己喜歡的藝術品的話,由于價格起伏可能會造成很大風險,但如果多涉獵一些收藏門類,相對來說就會比較穩定,因為收藏市場的規律是,越多藏家收藏,市場價格就越穩定。因此,藏家最好多方位涉獵收藏門類,以降低收藏風險。 60多歲的徐政夫對收藏仍然充滿了活力。去年他還帶著幾個古董商去了西藏。買賣古董既是無記名投資,又可以保值,這是一本萬利的買賣,所以很受企業家的追捧。 從世界范圍觀察古董的發展動向 做古董買賣,光有理論是不夠的。最初,徐政夫“用眼睛來看和用嘴巴來問”。徐政夫走遍當時最好的古董店,看所有可以看到的藏品,然后找人來問。 “其實經營古董,跟做別的生意是一樣的,要能夠創新,不能拘泥于過去的想法。”作為一個古董經營者,徐政夫無疑是成功的,“古董也有流行,要從世界范圍來觀察古董的發展動向。” 收藏古董的人,最怕的是因為不懂行而上當。“所以需要有古董經營這一行當存在。”作為學術研究,古董的價值關乎文明;作為藝術品裝飾,古董的價值關乎心靈;而如果是為了投資,那么收藏古董,就要關心它的價值與價格的關系。“在國外,經營古董的都是教授和學者,他們的地位很高尚,因為他們很講誠信。” 有一次,徐政夫在紐約買到一份很美的玉冊,當時就有一位醫生收藏家要以100萬的價格買下,但希望先確認玉冊的內容。徐政夫請北京故宮鑒定,結果出乎意料:這件玉冊是乾隆皇帝的退位文告。在市場上,它的價格至少在700萬新臺幣以上。“我還是按照原來談妥的價格賣給了那位收藏家,哪怕它遠不止這些。因為我必須講信用。”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