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赫斯特——作品嚴重積壓
8月23日的Art Newspaper藝術報快訊對于蘇富比要為赫斯特作專場是這樣說的:蘇富比將在9月15和16日舉辦287件Damien Hirst的拍賣,但是據我們所知,赫斯特在倫敦的畫廊存放了超過1億英鎊的藝術品賣不出去。這些作品的時間都在2005-2008年。但Artprice告訴我們,赫斯特的價格在2007年增長了270%!誰知道今年如何?這次專場拍賣會如何呢?業界都瞪大了眼睛,似乎這關系到即將到來的秋拍。要知道,今年5月的當代拍賣,在經濟一片蕭條之中,拍出了不菲的成績。讓拍賣行的經理們大舒了一口氣,美國笨蛋們弄的次貸把他們的心在拍賣前都提到喉嚨上去了。
當代藝術的年銷售額約為2000萬美金,與耐克的年銷售額差不多,比起股市是小巫見大巫,跟那些把我們的股票搞得亂七八糟的金融精英壞蛋們的5億美金的工資來說更談不上能比較。可是赫斯特那條死鯊魚要價1200萬美金,似乎還是多了些。紐約太陽報7月11日的評論很和藹地說:這條死鯊魚作為當代藝術要價如此,起碼沒有花費多少人類資源,也沒有什么污染。那就讓那些有錢人去滿足“好奇”或者“體現身份”吧。
撲朔迷離的藝術市場信心指數走勢
今年歐美藝術市場非常有意思。信心指數的出現,讓許多歐美投資者可以看到即將開始的拍賣的走向,但這些走勢讓業內人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從一月到三月,一個巨大的升幅。而在4月中莫名其妙地弄出個V形,恰好在五月拍賣時升到V形的頂部。隨后驟然下降,可是六月倫敦和紐約印象派和現代藝術的佳士得和蘇富比的拍賣前又升回去,使得印象派和現代藝術的成交在不景氣的資本市場中凱旋閉幕,居然又創造了上升25%的成交紀錄。
可隨后就是一路的跌勢不止至今。這是一件十分有趣的現象,好像藝術市場的信心指數是隨著拍賣的到來而上升,沒有拍賣就下降。這樣的指數簡直就像人為操縱的。如若如此,我們可以不用擔心秋拍了!
不過,對于6月的印象派和現代藝術在經濟不景氣的條件下成功,有人引用藝術領袖沃霍爾(Warhol)說法:“每個人都能當上15分鐘的名人。因為藝術世界就像一扇旋轉門,藝術家轉進去獲得承認之后,轉出來很快就消失得無影無蹤。” 事實上,美國學者科可納(Corcorna)的一項研究或許更具有說服力。他發現,“在今天創作和出售的繪畫作品和雕刻作品中,只有0.5%在未來30年中能夠保持市場價值。” 這似乎說明了已經久經市場考驗的印象派和現代藝術的價值。也還意味著,絕大多數當代藝術都是經不起歷史檢驗的。
那么,中國當代藝術的前景又會怎樣呢?
秋拍的挑戰
股票市場很糟糕,巴菲特說美國經濟今后5個月會繼續下滑。最近雖然油價跌了下來,可是走了幾個歐洲國家,大家都在罵“油”街。通貨膨脹是全球的問題。藝術市場呢?
某種意義上,藝術市場的投機性由于資金運作的獨立性和少數群體的可操縱性,在近幾年的內超過了股市和期貨。這在國內和國際都是一樣的。不只是國內藝術市場有泡沫,也是國際一體化的。不過中國文化的特殊性,使這個市場局限在自己藝術家的范疇。不過已經夠了,2001年至2007年,當代中國藝術增長780%,讓西方自愧不如。大家都承認,這與中國經濟發展的速度有直接的關系。既然如此,股市和房地產以及國際經濟的下滑,必然帶來負面影響。從今年春拍開始,已露出端倪。
不過,在糧食、石油等大宗商品大規模漲價的今天,人們發現自己手中的錢越來越不值錢。如果80年代萬元戶就是小康的話,今天有個100萬元的,好像只是小康的重孫輩。
出國回來的人驚呼,歐洲的肉價跟國內的差不多!雖然歐元兌美元已經從幾年前的0.8歐元兌1美元到今天的1.6美元兌1歐元,但隨著物價的上漲,每年也按3%在貶值;美國人就更不用說了,已經快開不起車了。錢真的越來越不值錢了。存錢沒有意思,投資能往哪里投呢?
藝術最可能是個人投資出路,炒了一陣當代,現在可能危險了吧?幾個中國當代藝術西方收藏家在去年底和今年春拍都做空了,你還敢繼續這個已經不時髦的時髦嗎?廣州保利春拍很遲,發現他們重點推近現代名家,“特別是賴少其、黃君壁、康有為的作品價格有明顯升勢,而關山月、黎雄才價格穩中有升,行內普遍認為廣東畫壇的價值回歸勢在必行;而部分當代畫家作品有明顯回落,令市場人士相信當代畫家的調整期仍將持續一段時間,而書畫市場的“兩極分化”必然促使當代畫家更致力于藝術創作,以獲得未來的上升空間。”市場和收藏家們已經普遍對當代藝術的工業化“創作”有所不滿。
因而我想,市場將繼續關注新的有藝術價值的當代新作品。而“老”當代藝術家的“天價”作品將繼續受到質疑。市場因經濟放緩和過熱的當代藝術而有較大的調整。如果拍賣行膽敢擔保作品的真實性,古典和現代藝術將會得到收藏家的追捧。另外,國際藝術品將漸漸進入中國收藏家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