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謝 丁 北京報道
今年五一,浙江人王旭平參加了一個奇怪的旅行團。他們去了日本七天,但幾乎沒逛什么景點;他們花了大價錢,卻買了一堆舊貨。他們自己認為是去淘“寶”了,但別人卻說他們打著幌子去賺錢了。
這個旅行團組織者的初衷,是想召集一幫人去海外尋找流失的中國文物,但不少參與者的初衷卻只是想去海外買到便宜合適的寶貝。更離奇的是,當他們都回到中國時,發現各自的初衷都已經變了味道。
組織者——一個以搶救海外流失文物為己任的公益基金,現在被人們罵為“中介機構”。而淘寶團——14個來自全國各地的文物收藏者,如今被人說成了“文物販子”。
民間資本的投資和公益基金的搶救,像繩子一樣纏在了一起。
淘寶日本
5月3日,43歲的王旭平一大早就到了北京首都機場。對于即將啟程前往日本的淘寶行動,他有點興奮——上一次出國淘寶,已經是十五年前。
1991年,王旭平獨自去了越南,他當時還只是一名業余收藏家。但現在,除了王旭平自己,還有19個隊友與他一起登上了去日本的飛機。他的身份也已變成浙江省收藏家協會常務理事,一個正式的文物經營者兼鑒定者——在浙江金華當地,王旭平所開“婺寶軒”中的玉器、青瓷、家具頗為知名。
這個日本淘寶團的組織方是中華搶救海外流失文物專項基金(以下簡稱“專項基金”)——一個成立于2002年10月的民間公益性社會團體。所謂“寶”指的是海外流失文物。在出發之初,它就已經備受公眾關注。除了14名淘寶人,2名故宮專家和2名組織者,還有2個記者全程跟蹤。
焦點有兩個,搶救海外流失文物,以及為什么選擇日本。
在此之前,這個專項基金會已經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他們認為,日本是海外流失文物的重點區域,并因此與日本民間進行了接洽。3月10日,他們在媒體發布廣告,征尋中國民間收藏家組團前往。
“把文物買回來,是目前搶救流失文物的最好方式。”牛憲峰說。他是此次淘寶行動的副領隊,同時也是專項基金的副總干事。
征尋廣告登出的第二天,牛憲峰就接到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咨詢電話。王旭平是其中一個,也是浙江金華唯一一位登上飛機的人。所有咨詢者被告知,此次淘寶行動全程自費——總計人民幣12000元,由北京某國際旅行社統一安排。
淘寶團的第一站是東京,那里正舉行第112屆日本全國古玩博覽會。此前,組織者對博覽會寄予了很高期望,但王旭平轉了一圈,卻沒發現自己想要的寶物。回到車上,他又覺得不甘,還是跑回博覽會拿了幾件。
專項基金給淘寶團安排的行程,重點在京都和大阪。那里的古董街上分布著大約90家古董店。不過,盡管組織者已經提前和一些店家打了招呼,但他們所能提供的中國文物仍然不能滿足淘寶團所需。
而更難以確認的是,沒有誰知道,到底哪些文物是從中國流失出去的。
這是牛憲峰的難題。他認為,海外流失文物,專指那些被外國人用非正當手段奪取的中國文物。但事實上,國際上只有很少的國寶級文物被公認從中國盜取,其他文物是否算作“海外流失”,已經很難取證。
也正因為如此,王旭平和他的隊友們,從一開始就抱著和專項基金會不同的初衷。他們參加淘寶團唯一的目的,就是買到自己想要的寶物——盡管它們有可能并不是流失海外。
5月7日,王旭平在古董街轉了很久。因為小雨和五一休假,一些店面已經關門。已經沒有太多的中國文物可供選擇,而且,“那里仍然有許多贗品”。但與其他隊友一樣,他們大多不愿意白走一場。
因此,回北京之前,王旭平和隊友們依然帶走了20多件淘來的“寶”。其中,除了仍有待估值的大部分中國文物,還包括一件王旭平購買的日本古代玉器。
“我只是非常需要它。”他說。
爭議“文物回購”
這聽起來像一個諷刺。中華搶救海外流失文物專項基金組織的淘寶團,最后居然帶回了日本的文物。
5月9日,淘寶團一行人剛回北京,就被媒體包圍。有人質疑,這到底是愛國之舉,還是牟利行為?
一切言論都指向了組織者——一個以搶救海外流失文物為己任的公益基金。這個于2002年成立的專項基金,曾經以運作圓明園豬首銅像、龍門石窟流失佛教造像回歸中國而聲名大噪。它的成立日10月18日,也是火燒圓明園的紀念日。
“但是,他們現在居然開始組織成批的民間文物投資牟利者,去海外買國寶了!”一位自稱愛國者的人在網上批評說。
可是,很少有人知道這個基金會如今正面臨的困局。事實上,專項基金成立三年以來,他們運作成功得以搶救回國的文物,總共只有四件。“大多流失文物的回歸,都胎死腹中。”牛憲峰說。
除了國家追索和回購之外,個人回購,個人捐贈以及追討,是民間搶救流失海外文物的三種方式。長久以來,專項基金的運作方式是,通過海外資源尋找流失的國寶,然后試圖說服國寶的擁有者捐贈回中國。如果不行,他們只能尋求買家購回,再捐給國家。但是只有一次成功——何鴻燊花600萬購入圓明園豬首銅像再捐贈回國。
作為一個基金會,他們自己卻沒有足夠的資金買回流失文物。“最多的時候,我們也只有200萬。”牛憲峰說。而現在,他們再也無法說動國內的企業家,去做何鴻燊一樣的慈善之舉。“我們試了很久,但最后沒有一個成功。”
2005年,牛憲峰采取了更極端的方式。他們擬定了一份海外流失文物追討名單,發起了一場來自民間的追討國寶行動。但是,這個名單以喧囂熱鬧開場,最終以流產結束。
其實,早在專項基金成立之初,大英博物館、巴黎盧浮宮博物館等19家歐美博物館就聯合發表聲明,反對將藝術品特別是古代文物歸還原屬國。“現在看來,只有回購是搶救國寶最有效的途徑。”牛憲峰說。
但是,回購同樣面臨一種尷尬。
中國人從海外購得國寶之后,大多并沒有捐贈給國家,而是自己擁有。牛憲峰說,專項基金此時很容易變成一個“中介性質”的機構,而不再是公益性質。此次的日本淘寶團也難逃這種質疑。
不過,一個關鍵的事實被改變了。“至少,這些流失文物已經回到中國。按照法律,它們不可能被再次賣到海外去。”牛憲峰說。
王旭平也說,雖然參與日本淘寶行動的人并沒有具體的目標,而且大多抱著投資的目的,“但無論如何,文物正在大規模的回到中國。”他說。
這是一個世界范圍內的趨勢——“物往高處走”。牛憲峰說,一直以來,文物都是朝那些經濟實力強大的地方流去。而目前,中國的文物、藝術品投資雖然很火,但也還在起步階段,上升的空間仍然很大。
日本淘寶團,就是專項基金正在推行的一種模式——“公益組織牽頭,專家參謀,收藏家參與”,利用民間力量,盡可能的讓文物回到中國,畢竟“國家重點珍貴文物征集專項經費”每年撥付僅5000萬元。而且他們正準備將這種模式推廣,下一步他們準備組團去歐洲,那里是中國瓷器流失最多的地方。
得到這個消息之后,王旭平已經決定他會接著參加下一個團。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淘寶人都像他這么坦然自若。回到北京之后,他們開始感受到一種壓力——質疑接踵而來。
尷尬的淘寶人
北京收藏大亨劉文杰以書畫收藏享譽圈內。牛憲峰聲稱,他是第一個打電話報名淘寶團的人。但是,回到北京之后,劉文杰卻立即將手機號碼換了。
5月10日,淘寶團回到北京的第二天,十幾個成員在酒樓聚餐,媒體記者已經蜂涌而至。之后,牛憲峰開始接到一些隊員的電話——他們不希望再接受任何有關淘寶的采訪。
幾乎所有淘寶人在回國之后,都開始選擇逃避。一位淘寶成員說,他聽到的傳言是“一批潘家園文物販子又出國淘了一些東西回來賣”。他認為這太難聽,但是的確說出了一部分事實。
據公開材料顯示,淘寶團14位成員,大多來自江浙一帶。其中,有三個淘寶人的身份注明是文物經營者。“事實上,他們大多都抱著投資的目的而去。”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淘寶人說。
王旭平此次日本淘寶之旅,就背負著很多人的投資欲望。一些當地集團公司的老總,集體湊了那筆旅行費,只需要王旭平給他們帶回一些文物即可。
淘寶人認為,日本一些文物的價格遠比國內低廉。一位浙江淘寶人,花了約1000元買到一個清代木匠銅墨斗,而在國內至少要5000元。王旭平說,日本古玩市場上有不少中國婺州古窯瓷,總體價位比國內購買實惠多了。
這是一個極具誘惑力的投資市場。盡管當初專項基金聲稱“任何人都可以參加”,但最后前往日本的,幾乎都是與文物經營有關的人。更讓他們意料不到的是,這個正常的投資行為,由于“搶救海外流失文物”旗號的參與,給他們帶來了莫大的壓力。
牛憲峰說,這或許也是劉文杰不愿再提起此事的原因。事實上,劉文杰日本之行,沒有購買任何一件文物。他沒有找到合適的,因為那里的文物偏中低檔。
王旭平認為,仍然有一部分淘寶人純粹是為了收藏而去,他們還有另外的職業。據他回憶,劉文杰在日本東京某博物館參觀時,對館里收藏的中國文物表示了極大的憤概。而這幾乎成為此次淘寶行動唯一含有“搶救海外流失文物”韻味的段落。
不過,對于王旭平來說,這些都不是問題。5月12日下午,他回到浙江金華,開始向他的同行們講述日本之行。他毫不避諱,因為投資文物就是他的生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