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砂宗師顧景舟(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5日 11:06 新浪論壇
顧景舟一生制作的紫砂壺數量不是很多,他有時好幾年才做一批壺,而且個個要求質量上乘,不滿意的都要毀掉,因此他的作品價格都在幾十萬到幾百萬元。上個世紀80年代在香港拍賣價已為65萬元人民幣。現每把壺時價均超過100萬元。 顧景舟高超的壺藝境界,與他有著深厚的文化修養是分為開的。有沒有文化積累,是民間藝人從藝歷程中最重要的門檻,也是大家與一般匠人的重要的區別之一。顧景舟重視這個淵源,并為之努力了一生。他甚至還閱讀、鉆研過與硅鹽有關的書籍,從化學成份方面和化學分子式。在制壺實踐中,他對選礦、原料制備、技藝加工,燒成等每個環節都有深入的研究。 從20世紀50年代初收第一個徒弟徐漢棠起,在幾十年間,顧景舟可謂桃李滿天下。他以自己的工作經驗要求跟他學藝的年輕人在基本功上錘煉,做到扎實、深入、不浮華,從選泥錘泥開始,一個個環節,苦練過硬本領。從嚴要求的結果,就是顧景舟的弟子各個都有相當出色的成就,如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徐漢棠,中國陶藝大師李昌鴻、周桂珍,江蘇省工藝美術名人沈蘧華、潘持平、張紅華等等。 大師談紫砂之美 “抽象地講紫砂陶的審美,可以總結為形、神、氣、態這四個要素形成,即形式的美,是 指作品的外輪廓,也就是具象的片面;神,即神韻,一樣能令人意遠體驗出精神美的韻味; 氣;即氣質,陶藝所內涵的和諧協調色澤本質的美;態,即形態,作品的高、低、肥、瘦、 剛、柔、方、圓的各種座姿態。從這幾個方面貫通一氣,才是一件真正完美的好作品。” “識別砂壺的真假,一如鑒定書畫,首先從提高理性認識,理性即培養自已的學識素養,以資提高審美觀感;第二是多方交流,互相觀賞某些名家的杰作,提高感性,探討和了解某些名作家的風格形制,技巧手法,藝技擅長,使用原料泥色的習慣性,印章的規格特徵,把握關鍵性的依據,逐漸累積經驗。明眼人自然而然地不難識別真假的……真的,生來就是真的,假的永遠也真不了。只有沒出息的作假貨者。作假的這種行為是絕對可恥的。”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