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宮藏鵝首瓶遭質疑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7日 13:33 新浪論壇
3年發掘揭開宜興均陶起源期神秘面紗 南京博物院考古隊3年來對宜興蜀山古窯址的考古勘探、發掘近日結束,此次發掘揭開了宜興均陶起源期神秘的面紗。昨日,負責發掘項目的杭濤先生向記者透露了一個重要發現,過去一直認為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里收藏的明代仿宋代官窯紫砂均釉陶貢品是出自宜興蜀山,但此次發掘沒有找到任何遺物。專家認為,一種可能是專家斷代有誤,一種可能是出自宜興蜀山以外的其它窯口。杭濤表示,此次發現,宜興均窯史將可能要重寫。 蜀山700平米發現8座古窯 記者走進南京博物院考古隊工作室,角落里排了一長溜黑色塑料袋,袋里都是渾身泥土的碎片。鋪在地上的是已經洗干凈的,每一堆都用雪白的蛇皮袋墊著,插著一張小紙片,上面分門別類標著:地點、編號、名稱、數量、坐標以及記錄者、備注等。杭濤先生如數家珍般地談起此次發掘的過程,經過3年的考古發掘,宜興古窯址發掘工作已經結束,近日進入了后期登記整理和研究階段。本次發掘地點位于蜀山西、南坡,分為7個區,發掘面積700平方米,粗略估計,蜀山下埋藏著數十座古窯,此次考古一共發現了8座。杭濤介紹道,“當年,蜀山燒窯的景象很是壯觀,白天,一座座龍窯吐出翻滾的黑煙,飄浮長空;夜晚,窯火逸出洞眼,照亮夜空。隨著品勝窯在1959年春天的停燒,蜀山近500年漫天的窯火熄滅了。” 沒找到紫砂泥胎釉陶遺物 杭濤說,“宜興均陶是明代中期仿制宋代鈞窯的一種陶器,因‘鈞’為瓷的意思,宜興陶器是用土燒制的,故稱為‘均’。均窯燒制的仿宋代陶器與宋代鈞窯瓷器一樣是上釉的,而紫砂大多是不上釉的,兩種產品不同,但一般都在一口窯中混燒。”明代萬歷十一年1583年,王穉登在《荊溪疏》中寫到:“蜀山黃黑二土皆可陶陶者穴火負山而居……”杭濤指著書上這一段文字說,此次發掘驗證了王穉登記載的他看見蜀山用黃土即指白泥和黑土即指紫砂泥胎燒制的陶器,證明了均陶有著近500年的悠久歷史。但杭濤透露說,“蜀山窯址發掘的地層多達23層,跨度從清初到民國,此次發掘對每一層遺物都進行了標本分析,發現全都是用白泥胎燒制的釉陶遺物,沒有找到紫砂泥胎的釉陶遺物。” 故宮藏“鵝首瓶”年代有疑 據杭濤介紹,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收藏的仿宋代的紫砂泥胎釉陶數量很少,全都是貢品,極為珍貴。如“藍釉鵝首瓶”、“洗”等,過去學者一致認為這些藏品都是出自明代宜興蜀山均窯。這次發掘提出了一個重要疑點,可能以往學者專家對故宮所藏的幾十件紫砂均陶斷代和窯口定論有誤。杭濤認為,“一種可能是故宮藏品的早期斷代偏早,一種可能是出自宜興蜀山以外的其它窯口。但到目前為止,并沒有發現蜀山以外的其它窯址有紫砂均陶遺物存在。這些均陶貢品出自宜興無疑,但窯口尚待今后確認。”這一發現打破了傳統意義上的概念,說明均窯早期是以白泥胎燒制為主,后來才發展到紫砂胎的多樣化。杭濤表示,此次發現,宜興均窯史將可能要重寫。 本報記者 蔡震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