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談瓷論道說宋瓷:哥窯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9日 07:20 金融投資報
南宋時,章生一、章生二兩兄弟在浙江建窯,兄建造的窯為哥窯,弟建造的窯為龍泉窯。哥窯極負盛名,同汝、官、定、均并為宋五大名窯。哥窯列入宋代名窯,始于明宣德年間《宣德鼎彝譜》,其窯址至今未被發現,成為我國陶瓷史上歷史之謎。哥窯屬官窯,供宮廷用,主要為陳設瓷。 器型從傳世品看,哥窯器型豐富但鮮見大器。陳設瓷有爐、瓶、罐、立耳三足爐、葵口洗、貫耳瓶等,多仿商周秦漢的古銅器制;日常用品有盤、洗、碗、杯、花盆等。哥瓷制作規整,器型古樸典雅,因胎體較厚,釉層飽滿,故器物外觀要比汝、官窯顯得厚實。哥窯器物底足挖削工整,足端圓潤,多采用裹足支燒,很少用墊圈,器物多支釘痕而少鐵足。支釘痕較汝窯略大,較官窯小些。 胎釉哥窯瓷器為黑胎,因其胎質含鐵量較高,故燒成后呈現黑色、紫黑色、或灰色、黃棕色。哥窯胎骨堅密,足底多露胎。哥窯的施釉特點是里外披釉均勻光亮,釉層凝重,無光,失透,既不及汝窯瑩潤,亦不如官窯平靜。釉表呈酥油光,常見的有奶白、米白、粉青、奶酪黃、灰綠等。釉面開片呈“金絲鐵線”狀,大者如冰裂,小者如蚌紋,縱橫交錯,自然變化,黑色大紋片似鐵線,小紋片細淺呈黃色,恰如金絲,為瓷器之美化構成特殊效果。哥窯器物有一部分為“紫口鐵足”,多數米黃色器物則顯有“鐵足”無“紫口”,也有器物紫口、鐵足全無。故在鑒定哥窯瓷器時要從造型、胎骨、釉色、紋飾等方面綜合判斷。 哥窯真仿鑒別哥窯制器為歷代藏家所重視,其仿品最早始于明代永樂末年。據《皇明紀略》載:明仁宗當太子時,因偏愛哥瓷,曾令人成功地仿制。屬成化款的仿品,在北京、臺北兩地博物館均有收藏。清末的仿哥窯產品傳世不少,但總的特點是精細程度不高,顯得粗糙,造型變得離奇。20世紀80年代大批仿品充斥市場,胎質過細,釉光“火刺”,器型輪廓生硬,多為粗制濫造,無收藏價值。 這里告訴讀者,真正的哥窯器除上述特征外,器口大多有水漬,即口沿在高溫下釉熔化的流淌痕跡;“金絲鐵線”粗線多黑上下行,細線黃褐左右走;觀哥窯氣泡,如同官窯,小泡零亂不均勻,大泡層淺缺變化;釉面出汗,汗線左旋,這是哥窯的最大特點,也是區別宋其他窯口主要特征。 “金絲鐵線”的形成。相傳宋時浙江龍泉有兩兄弟建窯烏龜山燒制瓷器,哥哥章生一厚道勤奮,且燒制技術高超,深得其父章村根真傳。兄名滿天下,弟嫉恨而生妒意,為毀其聲譽,趁哥不備在其釉缸中添加許多草木灰。燒好后開窯一看,哥驚呆了,瓷器釉面全部開裂,有的如魚子紋,有的像蟹爪紋,形狀各異,他欲哭無淚,只好拿到市場處理,沒想到這種帶有裂紋的青釉瓷器令人耳目一新。金絲鐵線,妙趣橫生,為世人所推崇。 。ㄖ袊磐媸詹罔b賞研究會會長盧鶴壽)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