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瓷香爐從宮廷珍玩到收藏雅品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3日 15:12 《私人理財》雜志
古代的文人雅士把焚香與烹茶、插花、掛畫并列為四藝,香爐成了他們生活中重要的物品。隨著宋代瓷器的發展,瓷香爐開始出現在大宋帝王的內庭,之后瓷香爐逐漸成了上層人士高雅的把玩之物。由于瓷香爐超凡的藝術價值和歷史文化價值,在收藏界一直備受青睞,尤其是宋、元、明、清等朝的瓷香爐,更是成為人們集藏的重點,市場價格穩步攀升。 文/本刊記者 羅瑜 宋代之前,香爐這種我國古代傳統的實用器主要是用青銅和陶制成的,漢代以后,香爐的材質才逐漸豐富起來,有銀制、鐵制等。特別是到了宋代,制瓷業蓬勃發展,名窯輩出,各種瓷香爐紛紛問世。 隨著制瓷業的蓬勃發展,瓷香爐逐漸取代了陶制和銅香爐,成為香爐的主流。這些曾經是文人的把玩之物的瓷香爐,在幾百年后的今天,其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都在不斷攀升,受到國內外藏家的喜歡,宋、元、明、清朝的瓷香爐在國內市場不斷拍賣出新價。 瓷香爐,“三維一體”的收藏價值 在目前瓷香爐的收藏隊伍中,不少收藏鑒賞家擁有珍奇的古瓷香爐,他們大多數因為喜愛 瓷香爐愛好者林志勤為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偶然機遇踏入收藏界,遂一發不可收。林志勤開始也是主要喜好研究古瓷器,重點是各朝代官窯瓷器的收藏與研究。之后他在瓷器收藏中發現了其中的精品—瓷香爐,便對它愛不釋手。 林志勤說,受到近年來瓷香爐收藏熱情高漲的刺激,收藏投資風生水起。瓷香爐的收藏價值不僅在于它所蘊涵的歷史價值,還在于它具有造型的工藝藝術。相比于銅香爐,它還具有瓷器工藝的價值,可謂是“三維一體”的價值體現。 瓷香爐起源于大宋帝王的內庭,而一些小型香爐則成為文人把玩之物,具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為后世所仿制。宋耀州窯香爐是受到越窯的影響發展起來的,爐唇邊較寬,釉色青潤自然,有“巧如范金,精比琢玉”的美譽。例如南宋龍泉書房梅子青香爐精巧典雅,三足鼎立,爐身有三條線紋,足底有褐色。 元代瓷香爐在繼承宋代的風尚之余,數量與品種繁多,其中以中小型香爐為主,在器型上以三足圓爐和鬲式爐較為多見。但元代的耀州窯、龍泉窯、鈞窯也制造了體形較大的瓷爐,這些瓷爐在裝飾、造型和技法上都出現了很多變化。 明代,瓷香爐又出現了一些新的造型,如象耳爐、戟耳爐、筒爐等。當時的瓷爐以景德鎮窯為大宗,除部分的造型及釉色秉承宋元遺風外,大多數香爐以青花瓷為主,更著重于圖案裝飾。明嘉靖青花香爐,也出現了色彩斑斕的五彩瓷,明宣德皇帝自己本身是天分很高的藝術家,對色彩十分敏感,五彩瓷、斗彩瓷得到空前發展。 清代統治者入主中原后,以“孝”治天下,康熙時期祭祀風氣盛行,乾隆時期更是空前繁榮。景德鎮一代名師巧匠以其聰明才智,將瓷香爐的制作推向歷史高峰。清乾隆豆青釉雙耳三足爐,瓷質精細,釉色肥厚,里外滿釉,光潤勻凈,如脂似玉,雙耳自然連結,高雅之中不失秀逸,底有“大清乾隆年制”青釉款。 瓷香爐在幾代的發展與完善后,每個朝代的瓷香爐都具有自己獨特的藝術特點和價值,歷經時代的演變,瓷香爐已經遠離了現代人的生活,但它仍在蔓延著它收藏價值的“香火”。 瓷香爐,升值空間不斷擴大 瓷香爐收藏者歷來關注宋、元、明、清等朝的官窯作品,這也成為人們集藏的重點。例如南宋官窯燒制的鬲式爐,專供皇帝祭祀或陳設之用,極其珍貴。因此,官窯和名窯制出的瓷香爐在各大拍賣市場備受青睞。 1998年蘇富比秋拍的南宋鈞窯天藍釉紫斑雙耳三足小爐以17萬港元成交。2002年4月,在“翰雅•藍天 2002春季拍賣會”上,底價 260萬元的拍賣品“宋官窯雙耳爐”,最終以300萬元成交。2003年在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一南宋龍泉窯粉青鬲式爐成交價近340萬元人民幣。2003年7月27日,在北京報國寺東方國際拍賣行舉行的第二次民拍會瓷雜專場上,一件清茄皮紫釉獸耳香爐,色澤呈深紫色,釉色光亮,質地圓潤,刻于內壁的花紋淺而精美,受到藏家追捧,起拍價達到了40萬元。2004年11月22日在北京翰海一次拍賣會上,一件高11.2厘米的宋龍泉青瓷三足爐成交價為41.80萬元。 在國內藝術品拍賣市場上,官窯、名窯的瓷香爐占據著大片江山,但有些瓷香爐國內不香國外香,在國外拍賣市場上更受藏友們寵愛。例如鈞窯瓷器在國內相對顯得有些冷落,其市場價格也遠遠不如明清彩瓷,但在國外鈞窯瓷器一直是收藏拍賣的主力軍,其價格并不低于明清彩瓷。如在2004年國外市場上,一件北宋鈞窯天青釉成交價格為25200英鎊。2005年3月在紐約佳士得拍賣會上,宋龍泉青瓷三足爐以84.3萬元人民幣成交。2006年倫敦索斯比拍賣的一只宋代哥窯香爐,估價不到200萬元,成交價卻達到了303.42萬元。 而相對之下,民窯的瓷香爐價格低些。一般的民窯香爐瓷件,以往市場上三五十元至百余元就能買到,而現在的價格則普遍上升了50%-150%。2004年8月舉行的福州春季拍賣會上,一件產于德化的高11厘米、口徑14.5厘米的明代白釉三足爐以2萬元成交,一件高9厘米的明末直筒三足香爐以1萬元成交。雖然民窯的瓷香爐價格低,但升值前景不錯。 對于資金量相對較少、初入瓷香爐的收藏者來說,不妨以民窯瓷香爐作為自己的一個介入點。因為官窯的作品很多已經被收藏或在博物館,年份久的官窯作品現在是少之又少,價格也高得嚇人。但古代民窯瓷爐作品正受到青睞,其后市走勢將看好。 四大因素決定收藏價值 林志勤認為瓷香爐收藏較適合中長期投資,收藏瓷香爐要注重一定的技巧。瓷器收藏重在“古、稀、美、俏”,瓷香爐當然也不例外。 第一,從文化藝術魅力來看,宋代瓷香爐無疑是最值得關注的。宋代香爐代表了宋代瓷器的藝術精神,它獨特的文化特色使香爐成為當時代表新文化的典型器物,所以具有很高的藝術和收藏價值。到了元、明、清,瓷香爐逐漸由上流社會賞玩為主轉向用于祈神供祖為主,觀賞的功能也逐漸降為從屬地位,從而也使瓷香爐開始大量走入了尋常百姓之家。 第二,從瓷香爐“出身”來看,官窯比民窯的作品更具有工藝價值。據載,“官窯”從北宋開始。官窯是由官方營建主持燒造的瓷器窯,專供皇宮使用,只求產品質量,不計成本,可以說官窯所燒造的瓷器代表當時瓷業的最高水平。清朝以后官窯不復存在,官窯的作品更顯珍貴。民窯瓷器與官窯瓷器有著本質的不同,在風格特征與審美情趣上不同,因為使用的對象是兩個不同的階層。皇室所用的瓷器在造型、胎釉與紋飾上都有嚴格的要求;民窯瓷器使用者的身份不同,上至貴族下至貧民,質量粗細不同,有的質量與官窯相差不大。 第三,從工藝造型來看,一些精制的瓷香爐由于其精細的工藝而提升了其價值。如兩件宋代潮州筆架山窯香爐,釉面淡綠,雕刻以精致的蓮花紋飾,造型別致典雅。像另一件清代康熙年間的青花山水香爐,腹部彩分水法染出青花五色,描繪山水圖紋。青花色澤艷麗,色階分明,釉面潤澤。 因此,那些年代久遠、質料名貴、雕工精美的瓷香爐價值不菲。同時,因著瓷香爐的體積大小不同,其價值差距也很大。瓷香爐大的口徑有二三尺,小的有如一只小酒杯。一般來說,大體積的瓷香爐價值相對高些。當然,也有一些小體積的瓷香爐會例外。 最后,林志勤建議收藏瓷香爐的愛好者,搜尋瓷香爐要先具備一定的專業基礎知識。了解宋元明清不同時代古瓷爐的特點,依據特點初步分辨其真偽,當然最后還得靠科學鑒定儀器鑒定以防上當。雖然不少官窯已被名人或博物館收藏,但也有小部分較好的官窯瓷爐散失于民間,這個具體數字不易考證。而目前民窯瓷香爐作品正處于漲勢,而且此類作品歷朝歷代都有生產,數量較多,眼下的價格也不貴。因此,無論是官窯還是民窯的瓷香爐,都期待著收藏愛好者們用心去“淘”。 小貼士 古瓷香爐器型豐富,但總體上看不外乎鬲式、魚耳、鼓釘、蓮瓣、三足、五足、筒式爐等。 托爐是流行于南朝的一種爐式,爐口外敞,平底,蹄形三足,立于敞口直壁平底淺盤中。這種爐式是托盤熏爐向三足爐過渡的一種形式。這類青瓷爐是六朝一種專供祭祀的供器,反映了當時社會對宗教的虔誠。 清初出現了一種祠廟成套使用的“鼎”字形青花香爐,爐體由三節組成,這就是鼎式爐。上部為長方寬沿盆形,中腹呈四方形,下部為腹足,四足外撇,造型雄渾敦厚,青花紋飾流暢。 缽式爐因爐體似缽而得名。明末清初廣為流行。唇沿外移,圓腹,圈足,有青花、五彩、冬青釉、灑藍釉、霽藍釉等裝飾品種。 筒式爐又稱三足尊式爐,因爐身作筒狀而得名。宋代燒造筒式爐的瓷窯有汝窯、官窯、龍泉窯等。宋代筒式爐口、底直徑幾乎相等,三足落地,筒腹以數道弦紋為飾。北宋官窯燒制一種筒式爐,口、底向內微斂,腹底貼有三足。元代開始,筒腹下部逐漸收小,器底凹,三足逐步上移,少數幾乎與底平,但仍然起支撐作用。明代宣德時期景德鎮御器廠燒制的器形比較規范,器身如筒,口沿微向外凸,與器身凸起的弦紋相呼應。而民窯所燒制的器形開始變化,腹部呈鼓式,高矮不一。弘治時期,部分制品唇口向外移,有些燒制不太考究的器皿,爐底中心下凸,成為支撐面,三足僅為一種裝飾。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