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 王麗
2005年的嘉德秋拍上,王沂東的新作《深山里的太陽》備受矚目。這件作品100萬元起拍,一位競拍人直接叫價200萬,志在必得的氣勢雖然引來許多人側目,但競爭依然十分激烈,這位先生最終以506萬元的價格"抱得美人歸"。此人就是唐炬,一位為愛不惜代價的執著者。
唐炬出生于一個山東小城,小時候當美術老師的父親經常和畫友在一起交流學習,也會舉辦一些展覽和活動,這種耳濡目染的熏陶是唐炬與藝術最早的淵源。唐炬后來學的是設計專業,第一份工作是在中國工商銀行做美工。1991年唐炬辭職創業,自己開了一家裝飾工程公司。正是這份工作使他對藝術品產生了真正的感情,也為他以后的收藏積累了資金。
唐炬的收藏最早是從中國畫開始的,但隨著對藝術界的深入了解,唐炬開始為油畫家們感到不平:他們付出那么多心血辛苦創作,得到的卻微乎其微。唐炬說,那時候的油畫市場非常冷清,很少有人涉足油畫收藏,所以價格非常低,幾千塊錢就能買到很好的作品。抱著一種鳴不平的心理,他開始購買油畫。當時的唐炬并沒有明確的收藏或投資的概念,只是覺得自己的購買可以為油畫家們提供幫助,很有成就感,所以遇到喜歡的作品就會買下來。直覺上,唐炬認定油畫將來一定會好起來。在他看來國畫家同樣構圖的作品經常多得數不過來,而油畫家傾其一生能留下幾十乃至上百張精品就已經很偉大了。唐炬打了個壓力與壓強的比方,他說一個人的能量是一定的,把這些能量用在一百張作品和一萬張作品上,單件作品所產生的價值和效果肯定不一樣。這個簡單的道理成就了他今天數百幅的油畫精品收藏,而這個數目差不多趕上一個小型美術館了。
在被問及收藏心得的時候,唐炬頗有感觸,收藏確實為他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回報(盡管有些還只是體現在數字上),但收藏者絕不能只以投資獲益為目的參與收藏,收藏的第一要義是藝術品本身。所以面對一幅作品,一個藏家首先要考慮的是喜不喜歡它,而不是它可以為自己賺多少錢。當收藏達到一定數量的時候,進行必要的梳理與調整,去粗存精,此時自有回報。
唐炬現在收藏的多是50歲上下,在繪畫領域、學術領域等都得到認可的藝術家的作品。在他看來這些藝術家經過多年的積累技術純熟、閱歷豐富獨特,所以創作出來的作品品質相對較高,屬"極稀有資源"。唐炬還建議,收藏家應該為自己找到良好的收藏定位,這樣更有利于藏品往"精"、"高"的方向發展。他個人偏向于收藏經典寫實一些的作品,因為相對于流行來說,經典就是某種意義上的永恒。
正如唐炬堅信的那樣,這兩年中國的油畫市場確實"火"了,油畫收藏的群體越來越大,參與的人和資金越來越多,七八年前幾千塊錢的作品現在的價格是幾萬、幾十萬甚至幾百萬。多年前的"義舉"為唐炬帶來了"可怕"的收益,作為既得利益者,那種幫助別人的成就感早就不好意思提了,但他在收藏這種特殊的競爭中所得到的樂趣與成就是外人永遠體會不到的。2003年,唐炬把自己的尚藝術中心從山東搬到了北京,他把所有的精力和財力都投入到了藝術品收藏事業上。
2006年的春拍又要開始了,唐炬似乎已經進入了臨戰前的緊張狀態,他說難得有一份可以享受的工作,他要把油畫收藏這項事業進行到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