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理財 > 收藏 > 瓷器 > 正文
 

天價青花解秘民窯性質官窯品質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27日 11:53 東方網

  元青花,即元代的青花瓷器的簡稱,早已被中國陶瓷界認定為與唐三彩一樣的專有名詞、專有品牌。元青花的釉料,主要為進口的“蘇麻離青”料,且大件精品主要供出口,供中亞、歐洲宮廷貴族賞玩、珍藏,故元青花留給后人的謎語最多。

  中國元明清彩瓷大家族里,青花及青花釉里紅瓷所包容的中國文化內涵最深、最廣,且對世界的影響最大,而這其中又數元代青花瓷最令世人嘆為觀止。2005年7月12日,一件
中國

  元青花“鬼谷下山圖”罐,在倫敦佳士得拍賣會上,以2.3億元人民幣成交,創下中國瓷器世界拍賣紀錄。但國內卻有業余專家質疑此罐年份鑒定有問題,紋飾風格類似明朝青花繪畫特征。其實,傳統陶瓷界元末明初(洪武)青花一直不分,因雖年號有變,但制瓷材料、工藝、人員、作品風格等均少有變化。

  留給后人的不解之謎最多的元青花如何區分官窯民窯?也一直在學術界爭論不休。國內博物館目前存世元代青花瓷總數約數百件,元青花大件精品又多藏于海外,如僅土耳其

托普卡比博物館館藏中國元青花精品就有40件,其館藏數量、質量,已超過中國任何一家博物館。所以元青花歷來公認價值連城,彌足珍貴。

  學術界對于元青花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紀初期,因資料匱乏,關于元代青花瓷生產的官窯、民窯性質、工藝特性(包括胎體特征、釉層特征和青花特征)、產品分期、裝飾工藝等留給后人的

未解之謎太多太多……故近百年來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經久不衰的熱點。

  尤其是近二十年來,學術界、收藏界和出版界因緣于經濟的飛躍,有關中國古陶瓷研究的專著和畫冊“層出不窮”,圖書市場欣欣,但是,無論專業的學術研究和業余的學術探索,迄今尚沒有一部系統研究元代青花瓷歷史的大型權威專著,這是不爭的事實。

  系統地研究元代青花瓷,首先要吸收最新考古成果,以全新視角多角度、多層面地對存世元代青花瓷資料做系統歸納與科學分析。其次對青花瓷的起源,元代青花瓷產生的經濟環境、文化背景和技術構成,元代青花瓷的發現和收藏,元代青花瓷的發展過程與分期,元代青花瓷產地,元代青花瓷造型,元代青花瓷裝飾辦法,元代青花瓷紋飾特征,元代青花館藏數量,元代釉里紅和元代青花瓷的傳承等,都要有突破性的研究思路。

  有爭議的元青花有官窯器嗎?元青花是否也分官窯、民窯?陶瓷收藏界一直有人在疑問。而傳統的文博界,一直有專家這樣認為:大件的整器為官窯,而小件質劣的為民窯。

  但是明洪武二年,景德鎮才出現宮廷投資的真正意義上的御窯廠,專為宮廷燒的

瓷器才稱官窯瓷、官窯器。元代還沒建御窯廠,何來官窯瓷?

  其實,元青花瓷從一開始就是為滿足社會商品需求,尤其是為適應對外貿易需求而生產的,元代青花瓷完全為民窯性質。按照這一思路判斷:元青花全部屬于民窯,無可非議。但是,為什么存世的元代青花瓷中,國內藏品與海外藏品在器型、紋飾、內容風格、工藝質量與原料質地等方面差異很大,且同樣是海外發現或收藏的元代青花瓷,東南亞、西亞、歐洲與非洲的也不盡相同,而這種現象在海外收藏的明清瓷器或之前的唐宋瓷器中也曾出現。正是因為元青花的商品性質,使它尚在窯爐中時便被賦予了不同的“身份”與“身價”,以便適應不同的市場需求。

  以窯場體制分析:元代沒有御窯廠,故元代沒有官窯瓷,元青花只能屬于民窯瓷,這種觀點是不可動搖的。

  以出口外銷對象分析:為適應中亞及歐洲宮廷貴族的需求,元代景德鎮在批量生產普通的元青花出口瓷之際,還匯集、整合全部技術力量,精心生產出一批批適合中亞及歐洲宮廷貴族欣賞口味的元青花大件精品,這就不能與出口劣質的元青花小件器物等同起來。元代沒有御窯廠,但當時為中亞及歐洲宮廷貴族生產的出口青花瓷的作坊也是官辦的,原材料、繪瓷藝術、燒窯藝術等都是一流的。形式上雖不是御窯廠出品,但性質上已類似于明洪武二年御窯廠開辦以后的御窯產品的生產。就像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景德鎮為毛澤東主席生產“7501”用瓷,屬非官窯瓷工廠生產,但民間已把這批瓷器稱為:“紅色官窯瓷”,其性質類似。

  故筆者認為:元青花雖均屬于民窯性質,但出口的大件精品,是為了滿足海外宮廷貴族生產的,其器型、釉水、紋飾、胎骨等均是明永樂宣德青花瓷的先聲,孕育了明永樂宣德官窯青花,所以應該給予出口元青花精品一個身份:即是屬于專供海外宮廷貴族賞玩的出口官窯器,屬于出口"官窯瓷"。

  因為,歷史上宋朝有民窯燒造的“汝窯青瓷”進貢宮廷,后被認定為官窯器。同樣,民窯燒造的供外國宮廷賞玩珍藏的元青花大件精品,也應該被認定為出口“官窯瓷”。

  滬上書法名家朱亞東的書法,奠基于唐楷法度,得神韻于王羲之、懷素遺風,取氣勢于王鐸、于右任諸賢,其行草書字字如珠璣,神韻相照,顧盼呼應,大小疏密,拙巧相濟,墨色枯潤相融,線條從容,瀟灑流暢。

  亞東認為草書之難,不僅難在表,主要難在神;傳神之難,難于心聲。故其則是用心聲來表達其強烈的個性狀態和其內心世界的藝術想像力。

  亞東在滬上已從藝十余年,其在1981年曾獲上海市職工書法、篆刻大賽第一名。亞東從一位普通工人成長為書法名家,表明他對藝術刻苦、執著的追求過程。如以亞東近期的作品與早期作品比較,就可以看出其書韻,運筆、結體、章法之變化軌跡。他任意揮灑的每一幅作品,均已達到相當的高度。誠然,作為一位書藝探索者來說,作品能進入如此佳境,絕非一日之功,而是長期追逐傳統,汲古承新之結果,當然這與嚴父的督促及恩師朱卓鵬的真知灼見之教誨是分不開的。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