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 寧
股市的“老鼠倉”已讓人深惡痛絕,但近日國家審計署首次公布的債市“碩鼠”也令人觸目驚心。據了解,國家審計署近年來先后查處的11起債券交易犯罪案件,相關人員從中牟利高達6億多元。對此,筆者認為,對債市“碩鼠”的打擊絕不能手下留情,在嚴打的同時也要完善相應的制度建設,例如加快債券市場的互聯互通,實現債券市場的統一,加強監管的有效性。
據國家審計署金融審計司介紹,債券交易犯罪行為的主要手法是金融機構和政府部門工作人員與民營企業內外勾結,利用主管或具體操作債券業務的職務便利,采取將本機構持有的債券先低價賣給民營企業,再加價回購或由民營企業加價轉售,以“空手套”的無本金交易方式,侵占原本應歸屬金融機構的債券收益。
同時,國家審計署在對“一行三會”穩增長等政策措施落實情況進行跟蹤審計時發現,監管部門之間存在職權分割不當、協作機制不暢等問題,影響了相關政策實施效果,如債券市場監管標準不一,導致監管套利等情況。
長期以來,我國債券市場處在割裂狀態,一是監管權的分割,二是市場的分割,而監管權的分割又占據主導。目前中國債券市場的監管機構主要包括五個部門,就是傳說中的“五龍治水”,分別是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央行[微博]、銀監會和證監會[微博],其中國家發改委主管企業債的審批與發行;財政部負責國債和地方政府債的審批發行;央行主要管理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環節主要是通過其下轄的銀行間交易商協會管理注冊發行的中票、短融等產品;證監會主管公司債;而銀監會在涉及到金融債時發揮審批和監管作用。
由于多頭監管與交易場所的分割,監管標準不盡相同,容易產生監管的漏洞和盲區,這也是“碩鼠”頻出的原因之一。有鑒于此,為了彌合割裂,深化中國債券市場的互聯互通,自2008年起,中央就陸續出臺各項政策推動債券市場互聯互通。去年3月25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專門提出,規范發展債券市場,發展適合不同投資者群體的多樣化債券品種,促進債券跨市場順暢流轉。
“陽光是最好的消毒劑”,不僅要在交易模式上公開透明,更關鍵的是要打通割裂的市場,最大程度壓縮暗箱操作空間。當然,統一債券市場的建立并非一夕之功,隨著國家相關規定的出臺,監管部門和金融機構均應積極推動債券市場互聯互通。監管部門可著重解決各交易市場的監督機制、交易機制、清算托管方式等影響債券市場互聯互通的障礙。不僅要增加市場透明度,強化債券發行主體的信息披露,有效的信息披露制度是債券市場健康穩定運行的保障,建議建立針對不同債券品種的信息披露制度體系,制定相關法律法規,以加強對債券市場各參與主體的約束力,規范其市場行為。而且也不斷提高市場監管水平,既要推動債券市場發展,又要注重防范債券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機制越來越復雜所帶來的風險。此外,金融機構應大力開展債券創新,開發出滿足各個交易市場、各類投融資者的產品。
筆者認為,當前中國經濟已進入新常態,而中國的債市發展也應進入發展的新常態,盡早結束割裂格局,走向統一互聯。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