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邱晨 深圳報道
“丙類戶”非法牟利的債市黑幕,正被慢慢揭開。
首先露出馬腳的是券商的固定收益部門。繼中信證券(600030.SH)楊輝案后,另一名券商固定收益部門高管薛晨被捕,將西南證券(600369.SH)和國海證券(000750.SZ)兩家券商推到風口浪尖。
4月19日,西南證券相關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薛晨的違法交易是其在國海任職期間發(fā)生,與西南無關。同日接受采訪的國海證券固定收益部門相關負責人則指出,翻查薛晨的交易記錄后,無法證實其中存在“丙類戶”牟利行為。
本報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目前,券商內控系統(tǒng)是建立在保護公司利益不受侵害的基礎之上,而隱蔽性極高的“丙類戶”則確實無法直接從券商的交易記錄中發(fā)現(xiàn)。
有業(yè)內人士認為,這一漏洞是導致債市“老鼠倉”頻發(fā)的核心根源。
國海稱薛晨交易記錄并無違規(guī)
19日,有媒體報道,原西南證券固定收益部副總經理薛晨因涉嫌債市“丙類戶”不當獲利,2012年底被公安部門帶走調查。
但薛晨工作經歷中,曾先后任職于國海證券和西南證券,導致事件變得撲朔迷離。
事件曝光后,本報記者第一時間聯(lián)系西南證券投行綜合管理部相關人士。 “薛晨去年底離職,離職申請是通過快遞寄過來,當時我們感覺很奇怪”,上述西南證券人士稱,“隨后有公安機關上門要求協(xié)助調查,我們才知道他出了事”。該人士否認薛晨是在西南證券期間犯案。
據(jù)其表示,今年初西南證券原董事長羅廣因不雅視頻被免職事件發(fā)生后,證監(jiān)局已派出業(yè)務調查組,對西南證券各項業(yè)務進行詳細排查,當時并未發(fā)現(xiàn)固定收益的問題。
“我聽說薛晨是在國海證券期間參與的一筆國債交易出了問題。”上述人士稱。記者就此向國海證券求證。
國海證券固定收益業(yè)務相關負責人翻查薛晨以往的交易記錄后表示,“從這些交易記錄上,薛晨沒有違規(guī)行為,但是否有通過‘丙類戶’牟利是看不出來的,我們沒辦法證明薛晨的違法行為是發(fā)生在國海證券期間”。
據(jù)國海證券上述人士介紹,“丙類戶”牟利模式的隱蔽性非常高,而且關鍵是在個人牟利的同時,并沒有對證券公司帶來損失,證券公司一般很難察覺。
“券商的內控系統(tǒng)是建立在‘是否侵害公司利益’的基礎上,固定收益交易方面,會檢查交易品種和交易對手,只要進出價格不出現(xiàn)倒掛,部門負責人一般都會簽字通過。”上述國海證券人士稱。
事實上,撮合交易過程中,券商的對手方一般是商業(yè)銀行。“如果薛晨有‘丙類戶’存在,那他的交易也是通過代理行實現(xiàn),而券商交易記錄只顯示作為交易對手的代理行,看不到‘丙類戶’身影。”深圳某券商債券業(yè)務人士稱。
債市談“丙”色變
從上述兩家券商反饋的情況看,僅憑券商交易記錄無法查證薛晨持有的“丙類戶”,是在哪家公司涉嫌違法交易。
“假設交易員從工行買回債券,然后賣給農行,這個過程中,工行提供的券源來自其自營部門,還是作為某家‘丙類戶’企業(yè)的代理行,在交易系統(tǒng)中看不到。券商交易記錄留下的只有工行和農行是交易對手。”國海證券債券業(yè)務人士稱。
因此,無法確認薛晨在哪一單債券交易上出問題以前,兩家券商都有理由與薛晨案撇清關系。
深圳某券商資深債券人士表示,債券市場近年來快速發(fā)展的背后,實際上埋下很多隱患。薛晨案則牽出對于“丙類戶”市場的監(jiān)管漏洞問題。
這一灰色地帶中,有兩個層面的漏洞,均是借道“丙類戶”通道。一種是一般金融機構通過“丙類戶”代持債券,特別是具備承銷資格的機構,一般會將一些優(yōu)質券種借由“丙類戶”代持。另一層則是隱藏在第一層下,一些金融機構具備決策權的負責人,通過個人名下“丙類戶”賺取差價。
第一個層面涉及違規(guī),但卻是目前債市中金融機構的普遍行為。而第二個層面則屬違法行為。
實際上,如果國海證券和西南證券的交易記錄中,能記錄與之交易的銀行的債券來源,那么便很容易查證此類“丙類戶”的企業(yè)。隱藏在代理行背后的“非法丙類戶”理應被公示。
“‘丙類戶’是債券交易市場的進步舉措,但最近的報道讓其妖魔化了,債市這幾天也受了很大影響,很多投資者現(xiàn)在談‘丙’色變”,上述券商固定收益部負責人表示,“希望盡快完善對于‘丙類戶’的市場監(jiān)管規(guī)范,還其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