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浦泓毅 ○編輯 葉苗
自今年6月中小企業私募債開始備案發行以來,截至10月底,上海、深圳兩證券交易所已接受發行備案126筆。但在擬發債企業及承銷券商積極參與的同時,中小企業私募債在發行端則未能表現出同等的熱情,成功發行規模在已備案規模中占比相對較低。公募基金等買方人士表示,中國債市長期零違約歷史不可持續,信用風險是機構購買私募債的主要顧慮。券商人士則建議,未來私募債應引入分級設計,滿足不同投資者需求。
據了解,截至10月末,上交所接受中小企業私募債備案共68家,深交所接受備案58家。而據深交所有關部門透露,目前在深交所備案的58家擬發債企業中,已成功發行的有22家,占已備案企業的37%。顯示中小企業私募債供需兩端仍有一定缺口。
一位公募基金專戶投資經理表示,機構投資者持有私募債的最大顧慮在于,目前已經成功發行的私募債票面利率大致在9%左右,與票面利率在8%左右的城投債相比,私募債信用風險更高,但票面利率卻提高有限。同為低評級高票息品種,機構投資者更愿意選擇持有城投債。
事實上,從多家券商正在向機構投資者推介的私募債項目來看,通過尋找擔保公司擔保等外部增信等手段,私募債債項評級往往可以達到AA-至AA的水平。而經濟發達省份發行的無擔保城投債評級也大致在這個水平。但為何從機構投資者的角度看來,兩者的實質風險仍有較大差距呢?一位券商自營投資人士道出其中玄機。
“從評級上看,城投債和私募債相差不大,但從中國市場的經驗來看,城投債即使出現兌付風險,也會有當地政府出面兜底。而以中小企業為發行主體的私募債則恐怕難以獲得這種待遇。”這位投資人士表示。
今年以來,山東海龍、江西賽維、新中基等短融相繼出現兌付危機,最終都有地方政府以不同形式出面化解,延續了中國債市長期以來零違約的歷史,同時也加強了市場對于政府干預債券兌付風險的預期。
“債券發生違約是必然的,以非市場化的手段阻止違約就如同在筑壩治水,短時間內也許能夠避免個別債券違約,但長期來看只會使債市信用風險形成‘堰塞湖’,最終將在市場中最薄弱的環節爆發。”前述券商自營人士表示,“如果說中國債市早晚會有違約事件發生,那發生在私募債身上的概率一定更大。”
同時,為了應對市場對于私募債信用風險的擔憂,私募債發行主體普遍加強了外部增信措施,也使發債企業的發債成本大大增加。據業內人士介紹,目前專業擔保公司收擔保費率一般為年化1.5%至4%不等,加上目前債項評級為AA的私募債券產品9.0%的發行利率,企業綜合融資成本往往會突破12%,因此優質的中小企業一般很難接受如此高的成本。
對此,業內人士建議,未來擬發行私募債企業可采取多元化的外部增信措施,在降低發債成本同時,滿足市場對于不同風險偏好債券的需求。
東吳證券固定收益總部副總經理俞子耀就表示,私募債券整體信用風險較高,普通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差異較大。針對投資者不同等級的風險偏好,券商在設計私募債券產品時可進行優先、中間、劣后等諸多層級設計。
“具體來說,就是優先級產品違約風險最低,但只能獲得固定的較低回報;中間層產品承擔中等風險,獲得較高的投資回報;劣后層產品承擔墊底的違約風險,投資收益率較高。通過分層設計滿足不同等級風險偏好投資者的投資需求,擴大投資者范圍。” 俞子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