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操作力度變得溫和,以便與實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相對應
當前國際國內經濟向好,但不確定因素還很多,形勢仍然復雜嚴峻。
證券時報記者 張廣明
最近的一系列信息表明,市場對下一階段經濟復蘇的前景再度變得謹慎。央行下一步將繼續保持宏觀調控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尤其是將繼續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而本周二央行通過公開市場回籠資金的規模較前期也大幅減少,這可能表明公開市場的操作力度再度趨于溫和,以便與其對外表態的實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相對應。
市場人士認為,綜合來看,下半年宏觀數據低于預期的可能性越來越大,這將對債市形成一定的利好。基于此,后期債券市場會出現更明確的反彈。此外,從目前10 年期國債收益率水平來看,已大幅高于貸款實際收益率3.05%,在央行尚不會加息的背景下,利率品種收益率配置價值顯現。
經濟復蘇預期謹慎
中央高層在近幾日的調研中明確強調,當前國際國內經濟向好,但不穩定、不確定因素還很多,形勢仍然復雜嚴峻。因此,下一步應堅持宏觀經濟政策方向不動搖,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繼續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與之相吻合,央行發布的報告也表示,將繼續堅持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
無獨有偶,國家信心中心最新發布的報告也表示,盡管GDP回暖趨勢正在進一步加強,但我國仍處于輕度通縮,貨幣政策不具備轉向條件,下半年必須繼續執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
對比可以發現,上述報告與該機構稍早前發布的應該盡快建立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退出預案的基調已經稍有不同。
在8月初發布的報告中,國家信息中心曾表示:“下半年要做好貨幣政策適時退出的預案。”報告表示,要避免貨幣政策執行上由“適度寬松”變為“過度寬松”,為未來通貨膨脹埋下隱患。
基于此,報告建議,在政策的執行上,要由上半年的“相當寬松”向“適度寬松”回歸,推動貨幣與信貸平穩增長,加強信貸結構調整,同時還要切實防范可能出現的金融風險。
政策穩定利好債市
對此,有接近宏觀調控部門的人士向記者表示,在年中經濟數據發布之時,各方對未來的經濟形勢確實都比較樂觀。但這種看法在7月份的經濟數據發布之后,又開始變得謹慎起來。
“尤其是7月份的物價走勢仍然雙雙為負。在這種形勢下,談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退出為時尚早。如果在今年第三季度,CPI能夠轉正,到那時再談這個問題可能會看得更清楚一些。”上述人士表示。數據顯示,7月份CPI同比下降1.8%,連續六個月實現負增長;PPI同比下降8.2%(上年同月為上漲 10.0%)。
分析人士認為,盡管相關各方對未來經濟走勢還存在一些分歧,但高層的最新表態表明,對未來的經濟復蘇趨勢仍持較為謹慎的態度,保增長仍然是當前的第一要務。在此大背景下,備受關注的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仍然將要維持。
從央行本周二的公開市場操作力度來看,似乎也表明了這種態度。數據顯示,本周二央行共回籠資金600億元,較一周前的950億元有顯著減少,尤其是正回購操作規模減少比較明顯。
此外,從發行利率來看,本期1年期央票中標收益率繼續持平于1.7605%,28天期正回購中標利率也繼續持穩在1.18%。
市場人士認為,周二100億元的28天正回購操作較前一周出現大幅減少,在一定程度上顯得有些微妙。可能表明央行在公開市場操作力度較前期再度變得比較溫和,以便與對外表態的實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相對應。
申萬研究所發布的報告認為,從歷史上看,央票利率的階段性企穩,給了債市喘息的機會。同時,由于7月份的數據低于預期,市場已經開始修正對經濟的樂觀預期。綜合來看,下半年宏觀數據低于預期的可能性越來越大,這種情形對債市有利。
報告認為,后期債券市場會出現更明確的反彈。建議配置機構繼續關注中長期的配置價值,交易型機構則關注央票和4-7年的利率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