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證券時報記者 朱 江
本報訊 IPO、增發市場下半年的冷清行情逼著券商的投行部門開始四處“覓食”。記者獲悉,為增加收入,部分投行準備重新拾起已分給固定收益部公司債承銷。由此,一場投行與固定收益部之間無聲的爭奪戰在部分券商內部展開。
自今年9月25日華昌化工登陸深圳中小板后,至今A股市場無新股露面;與此同時,今年9、10兩月增發的上市公司家數僅4家,雖然本月中旬增發上市項目上升至6家,但部分券商投行業務已陷入半停滯狀態,收入大幅減少。
然而,券商投行的總體成本在今年卻不斷上升。據了解,去年股市火爆,擬上市項目不斷激增。截至去年底,某些投行手里的儲備項目超過200個,項目的增多自然催生公司對保薦人和后臺支持人才的需求。由此,很多投行今年上半年繼續廣泛招聘保薦人,而保薦人的高薪使得很多投行成本在今年達到了歷史高點。
部分投行在收入銳減、成本高企的雙面夾擊中如坐針氈。IPO短期內沒有重新開閘的跡象,投行必須尋找新的業務收入點。此時,公司債承銷進入少數投行的視野。
據記者了解,隨著證券公司業務分工的精細化和債券市場的不斷發展,相當數量的證券公司將債券承銷和銷售從傳統的投行中剝離出來,建立了固定收益部。這個新部門在有的公司屬于投行的下屬子部門,有些則完全與投行屬于平行的部門,專攻各種債券市場業務。
在傳統投行重新介入債券承銷業務之時,券商的固定收益部門大都表示理解。一大型券商固定收益部負責人透露,該公司管理層希望固定收益部能在當前的市場背景下,配合公司整體的戰略發展布局,協助投行做好相關業務。據其透露,目前該公司投行可能選擇公司債業務,企業債以及其他債券品種業務仍屬固定收益部。該負責人說:“實際上即便公司投行不做,其他券商也在競爭。如公司投行能搶到項目,那是好事,比讓別人搶了去強。”
北京一投行負責人表示,今年投行收入大幅減少,部分投行部門可能入不敷出。在這種情況下,選擇債券承銷業務也是無奈之舉。國內經濟增速已經下滑,企業上市融資需求將有所減弱。雖然內部競爭可能削弱部門原先的市場份額,但投行可以借國家大力發展債券市場的契機開辟更大的收入空間。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