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股市熱債市冷亟待破局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6日 06:24 中國證券報
本報記者 黃憲奇 時下紅火的股市不僅讓投資者眼熱,連企業的融資行為也出現了偏股化傾向,業界專家對此深表擔憂。好在管理層已正為債市的發展緊張謀劃,業內人士表示,資本市場“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狀況有望在未來得到逐步改善。 近幾個月以來的金融運行情況顯示,股市的“財富效應”已成功驅動了居民儲蓄從銀行到股市的分流。與之相對應的是,股票市場的成交量屢創新高。不過,可供個人投資的債券市場表現明顯難盡如人意。無論是交易所流通的債券,還是銀行柜臺市場出售的國債,都鮮有投資者問津。成交量的萎縮加劇了交易所債市邊緣化的趨勢。 制度瓶頸制約企業債券發展 與投資者對債市的冷淡相對應,企業對通過發行債券融資也明顯熱情不足。數據顯示,2006年全年企業債的發行規模僅為1000億元左右,加上短期融資券,總量也不足4000億元。數據亦顯示,與股票融資的快速發展相比,我國企業通過債券市場融資的規模非常小,已經成為當前我國資本市場中的一個薄弱環節。 債市的收益率相對較低,投資者自然不感興趣。而時下的金融環境,企業發行股票可以溢價(現在其實已經是必定溢價),發行股票沒有還本付息的壓力,僅僅憑這兩條,已經吸引眾多企業對股票市場趨之若鶩。 市場一致認為,要想提高投資者對債市的興趣,必須得有高收益的產品,而這將主要來源于企業信用產品的創新。不過專家們認為,如果讓企業加大此類產品的供應,就必須對債券市場現有的一些制度瓶頸進行變革。 時下,由于嚴格的發行限制、復雜緩慢的行政審批制度以及須主要銀行提供信用擔保等要求,公司債券發行面臨不順暢的弊端。在這一體制下,往往只有極少數的央企或大型企業才能發行公司債,絕大多數的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只能望“債”興嘆。有識之士提出,應該從根本上改革目前的公司債發行審批制度,開啟一條新的債券資本市場化的通道。同時,可以大力發展包括高收益、垃圾債等各類信用級別的公司債,有效補充、支持股票市場。為企業提供靈活的融資方式,滿足多元化的融資需求。 企業債發展新時代呼之欲出 在去年年末結束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中央領導提出,要“大力發展資本市場,構建多層次金融市場體系。擴大直接融資規模和比重”,“加快發展債券市場。擴大企業債券發行規模,大力發展公司債券,完善債券管理體制”。之后,諸如做市商新規定將正式實施、企業年金被正式獲準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這些利好消息意味著債券市場將隨著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精神的貫徹落實,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據了解,在本次金融工作會議結束后,證監會有可能將作為公司債的監管主體,啟動公司債的發行。此外,新的《企業債管理條例》也將很快出臺。新的條例可能將在一些方面取得突破:明確公司債發行由審批制改為核準制、發行定價逐步市場化、對公司債的市場流通進行適當改革、放寬公司債發行主體的限制和放寬資金用途的限制等。 一位券商投行的負責人表示,將公司債發行的監管責任放到證監會,對上市公司而言是一件好事,從溝通成本和審批效率上來看一定會更高。但效率最終將取決于公司債的審批過程能否簡化。 當然,加快發展債券市場除了政府層面的推動,基礎性制度建設也必須跟得上,如長期存在的債券信用評級問題和信息披露問題等。具有公信力的信用評級制度是企業債券市場發展的基礎,而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和信用評級則是投資者參與投資,維持市場高效運轉的重要基石。在我國現有企業債券市場中,債券發行的行政審批制度和投資人的風險意識淡薄,使企業債券信用評級形同虛設,我國企業債券市場也沒有建立起完善有效的信息披露制度。 有關專家認為,加快發展債券市場不僅有利于拓寬企業的資金來源,建立企業主動型的融資渠道,而且債券市場的發展有利于完善金融市場的結構。不僅可以降低我國金融體系的風險,同時還能對股票市場起到穩定、緩沖和吸納的作用,減少股市的大起大落。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