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鈔票就產金蛋 MBA是這樣煉成的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20日 13:47 人民網-江南時報 | |||||||||
MBA為何令人好生羨慕,近而趨之若鶩,或許直接將此作為一項長遠投資?一切的一切在這里似乎都能找到答案。昨日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網一份新鮮出爐的《2004經理人薪酬調查報告》對此有了詮釋。 在此次薪酬調查的結果中,擁有MBA碩士學歷的人在職業經理人中的薪酬依舊堅挺,以9931元的平均月薪略勝其他碩士一籌,而非MBA碩士的職業經理人平均月薪為9077元。
這也印證了高投入高產出的基本經濟原理。 但種種市場現象也同時在顯示,MBA不再是通往高薪、晉身管理層的“護照”。我們究竟該如何理性地看待“吃鈔票產金蛋”的MBA呢? 1 MBA是這樣“煉”成的 入學門檻高記者從南京大學MBA教育中心了解到,由于報考門檻相對較高,就讀南大MBA的學員平均年齡在29歲至33歲。南大的MBA教育招生分春季班與秋季班,春季班的性質為在職申請學位(只授學位證書,無畢業證書),報考條件為:本科學歷、具有5年以上工齡的企業和經濟管理部門的在職人員,年齡不超過45周歲;秋季班的性質為學歷MBA(授學位證書與研究生畢業證書),報考條件為:大專畢業五年、或本科畢業三年、或研究生畢業兩年者,年齡不超過40周歲。 錄取比例1:5 報考者須參加兩門全國聯考筆試,一門英語科目、一門綜合科目,包含數學、寫作和邏輯;筆試過后,報考春季班的還將根據政治理論和管理能力實行差額面試,而報考秋季班的將根據英文、政治理論、管理及綜合能力實行差額面試。在經過這一番嚴格的入學考試后,才能正式成為MBA的學員之一。 據南大MBA教育中心主任韓順平介紹,以秋季班為例,近兩年的報考人數有所回落,以往最火爆時一期的報考人數達到2000余人,近兩年每次報考人數為1000余人,錄取人數一般為200名至220名左右,錄取比例基本為1:5。 三年學費6萬元 入門后,學員將根據各自時間的寬松和專業方向進行分班。如分為集中班(每學期集中三至四次,每次集中九天)、晚上班(每周一至周五晚上)、周末班(每周六、周日全天);同時還可按專業方向分為企業戰略方向、市場營銷方向、人力資源方向、金融投資方向、企業投資與企業成長、電子商務方向、財務管理與會計方向等。 MBA學制一般為三年,前兩年為課堂學習時間,需修讀所有公共必修課、核心課和方向選修課,第三學年為實習與撰寫學位論文階段。還有一種為脫產攻讀,學制為兩年。學費以南大MBA為例是6萬元,當然各校收費標準不一,大約在3萬元至8萬元左右。 2 MBA的四個認識誤區 讀MBA是為鍍金? 韓順平分析認為,由于攻讀MBA的學員大多為在職攻讀,且本身在單位的職位與薪酬基礎就比較高,例如報考春季班的學員大部分就已是企業的中層管理人員,而報考秋季班的學員大部分也已接近企業的管理中層;另一個原因是即使“基礎”比較低,但凡報考的學員由于經過嚴格的筆試與面試方能入學,這就使得這些學員對自己都非常自信,對未來的目標期望值也非常高,因此畢業后往往干勁很足,從而得到高薪與升職的機會也比較多。 據統計,南京的MBA學員的平均年薪大約為8.5萬元左右。 MBA培養的都是高層? “MBA的培養目標并不是企業高層,而是企業的中層管理人才。”韓順平說,實際上,高層管理人才不是僅僅靠MBA的培訓就能一蹴而就的,管理源于實踐,通過學習獲得管理知識固然是有益的,但如果一個人沒有足夠豐富的管理經驗,或是一定工作經驗的積累,那他學習MBA的時候,很多東西是不能一下子被領會的。優秀的高層管理人才不僅需要厚實的理論功底作基礎,更需要多年豐富的管理經驗。因此,“讓學員在畢業后的2至3年內能成為企業的中層管理人員,這才是MBA真正的培養目標。” MBA有錢就能讀? 韓順平說,很多報考者都誤以為MBA出去后就能進入企業的高級管理層,總以為不論是誰,讀了MBA,就戴上了光環,就能做高層管理者了,就能拿高薪了。但沒有切實的經驗積累,就算戴上了光環,在實際應用中,光環也是不能長久的。很多人在應聘時用MBA敲開了用人單位的門,但最終企業還是要根據你的績效、根據你的生產力來評估你,來付給你薪水。哪個企業也不愿高薪聘用那些紙上談兵的人。 當然,那些在讀MBA前,就已經有了比較豐富的管理經驗積累的人,通過MBA的學習,又有了進一步提高的人,通常還是受企業歡迎的。 其實并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去讀MBA。一個好的MBA,要求一定的特質表現,除了優秀的學術背景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候選人還要擁有足夠的領導潛力,具有團隊合作和人際溝通的能力,并能夠應對風險,挑戰自我。 讀了MBA就能產“金蛋”? 在持續升溫的考研熱中,曾令許多人無限向往和著迷的MBA熱卻在逐年下滑。據全國MBA教學指導委員會公布的數字顯示,2003年MBA全國報考人數較之于2002年下降了11%。曾經籠罩在金色光環下的MBA為什么突然褪色? 由于聯考重視考分的特點往往導致錄取的都是那些年紀輕、經驗少的人,最后在畢業時也往往達不到用人單位的要求。這樣一來,企業對于MBA的素質就有了很大的看法,對于MBA的需求也因此有所下降。 這幾年,一些企業老總開始發現MBA也存在“水分”,已不再單純地把MBA學歷作為企業管理層的“護照”,而是考核應聘者真正的管理能力。一些人理論知識十分豐富,說起來頭頭是道,可一旦放手讓他處理公司業務卻很難做好。 3 冷眼旁觀“MBA”熱 MBA牛了10年開始回落 從1991年我國批準清華大學等9所院校進行MBA試點教育開始,國內MBA學位教育已走過13年的“火紅”歷程,據悉,當年首屆國產MBA學員尚未畢業,眾企業已上學校“搶”人,開出的預訂價最高年薪達40萬元。但這幾年的突然“降溫”,很多人開始質疑國內市場是否足夠繼續發展MBA教育。 中山大學管理學院MBA研究中心主任朱淼認為,MBA教育也是一項產業,它的供求雙方體現為提供教育者和人才需求者兩方面。有市場,就必定受市場的影響,也必定符合供求曲線,有上升階段,也有下降階段。MBA在我國發展超過10年,作為一項教育文化產業,也不可能持續保持旺盛的發展。以目前這樣的規模,已經與市場對MBA人才的需求基本持平,這幾年生源銳減的情況也與國外MBA教育發展的周期性曲線吻合,即使在美國,目前MBA已存在減產減薪的情況。 據專家預測,這幾年MBA熱度減弱,正是國內MBA的休整期,即使市場復蘇也需要幾年的時間,而2006年將會是重新攀升高潮的起點。因為1999年是高校實行擴招的第一年,這批學生已在2003年畢業,而MBA的首要報考資格就是需要3年甚至更長的工作經驗,也就是說,最起碼到2006年,這批學生將會順應市場的發展和發覺自身工作上的不足,而重新投入到學府來。屆時,就會掀起新一輪的熱潮。 MBA走上理性路 目前,很多學生開始考慮報考MBA對自己作用究竟有多大,不像過去那樣認為拿了MBA學位就等于有了“金飯碗”。市場存在高要求,使部分“混”學歷、“博”高薪的學生開始考慮自己的前途和投入產出比是否合理。“我也需要考慮每年付出2萬元,學到了什么,最后又能不能找到好崗位的現實問題。” “過去,大家以為MBA的回報率很高,一窩蜂地擁進來,甚至有的學生,寧愿只工作1年就來讀MBA,但這部分學生在學習‘案例分析’的時候比起真正有經驗的學生就有很大的距離。學生現在也意識到這樣的問題,因此,MBA報名人數減少了,這不是一件壞事,也不代表這個市場疲軟了,它只表明人們越來越理性地看待這一個學位所蘊藏的內涵。”南大從事MBA教育的一位教授如是說。 復旦大學副校長、管理學院院長鄭祖康表示,從1991年中國MBA教育首次試點以來,經過13年的發展,經歷了從萌芽到迅速發展再到理性發展的過程,MBA報考人數的下降并不代表著中國MBA教育水平的下降,反而意味著中國的MBA教育正在走向成熟。本報記者 徐郁華 鏈接: MBA———“工商管理碩士”,1908年于哈佛首創,1991年引進中國,在清華等9所國內重點院校首先試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