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就業薪酬期待 整體形勢將比04年樂觀 (2)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15日 15:04 瞭望東方周刊 | |||||||||
同樣是大學生,求職之路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差異呢? 太和顧問公司研究員季征的分析是:職場反饋的信息不是大學生不值錢了,而是文憑不值錢了。
季征說,一個社會能夠提供的高薪職位、低薪職位有一定比例。職位的增加理論上應該與經濟增長速度持平或者稍微滯后。在中國的文化傳統中,文憑曾經是界定社會階層以及報酬水平的重要標志,但是文憑供應一旦遠遠超過真實的需求水平,這個標準就會失靈。與增發紙幣不能增加商品市場的財富,只會導致通貨膨脹的道理一樣,增發文憑不能真正解決就業市場矛盾。 季征認為,中國高校持續擴大招生,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增長速度遠遠超過了經濟增速,文憑供應數量突然增加,對用人單位來說,它本身的識別功能就失效了,用人單位不得不重新尋找有效的識別符號,原來以文憑分隔的收入階層變成了不太容易觀察到的由實際能力分隔收入階層的狀態。這就是近年來職場上“文憑崇拜”不再,“能力崇拜”興起的原因。 本來,用文憑來隔斷收入階層是相對公正,相對清晰的。而文憑失效后,用什么來檢驗能力,分隔不同收入階層呢?用人單位和就業者都面臨新的考驗。 王謝講了一個有意思的故事,一次她參加某跨國公司的招聘,通過心理測試的幾個候選人到了面試環節集中到一起,吃驚地發現大家雖然念的大學不同、專業有理科有文科,卻都是北京八中的高中同學。 王謝后來向人力資源專家請教才得知,由于害怕被起訴招聘中有歧視行為,外企往往不直接詢問家庭背景,常常使用心理測試來區分受測者的生長環境,從而判斷他是否具有合作精神、交流能力等稟賦。 季征認為,就業者一方的主要問題在于,教育的同質化太嚴重,中國大學教育缺乏培養不可替代人才的意識。季征說,國外高等教育有兩點值得借鑒,一是很多國外大學重視訓練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并不太強調掌握海量知識內容,一開始就要求學生利用公開資料自己做出富有個性的項目,而不是去背誦這些公開資料;二是“綜合性人才”太多,專業人才太少,熱衷于搞面面俱到的綜合大學,結果就業不如專業性強的學校。 誰能笑傲2005 2005年應屆畢業生面臨的薪酬形勢究竟如何?多數調查機構對明年薪酬形勢做出了樂觀判斷。太和顧問的分析報告提出,2005年整體薪酬形勢將比2004年樂觀,總薪酬水平可能比今年提高7.5%到8.5%。 金可冶告訴《瞭望東方周刊》,他們做出這個判斷是基于根據宏觀經濟形勢和政策面的變化。 一來中央已決心以消費需求作為拉動總需求的主要動力,必將有一系列類似公務員加薪這樣增加居民收入的政策措施出臺;二來WTO協議規定的部分IT業、服務業的保護期將在2005年內結束,外企勢必加速進入中國。 眾所周知,歐美的薪酬標準遠高于中國,外企進入一方面提供高薪職位,一方面會帶動本土企業調高薪酬。金可冶認為,這些機會,在職勞動者可以把握,新就業人員也可以把握。 太和顧問的薪酬形勢預測報告認為,受宏觀調控影響,明年各行業薪酬調整幅度較大,資金密集型的房地產、汽車行業薪酬增幅有限,甚至可能下降;信息產業、高端服務業受外企進入利好影響,薪酬可能大幅上調。 而地區薪酬分布方面,受外企布局方向轉移影響,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的一些二線城市(蘇州、杭州、東莞、中山、惠州等)以及武漢、成都等省會城市,薪酬增幅將會高出四個一線城市(北京、上海、深圳、廣州)1到1.5個百分點。二線城市的房地產行業薪酬增幅將會領跑各行業。 對2005年的應屆畢業生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利好消息。(盧波) [上一頁]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