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心愉
拉鋸兩年的宋文洲(微博)訴渣打銀行(微博)理財產品一案于去年7月以二審宋文洲勝訴告終,然故事未了。上月,宋文洲發現其約450萬元人民幣的理財殘值被渣打銀行收去,雙方關于殘值歸屬各執一詞,紛爭再現。
《第一財經日報(微博)》記者昨日采訪宋文洲后發現,渣打銀行“頭痛”的事或遠不止于此。事實上,宋文洲總共購買了渣打銀行4款理財產品,目前已起紛爭的有2款。而他認為另兩款理財產品“也有問題”,將繼續跟進。
“歧義”惹禍
整段紛爭緣起2008年,作為日本某上市公司創始人,宋文洲于3月12日至4月11日先后從渣打銀行北京中關村支行以“電話締約”方式購買了理財產品QDIISN08017E、QDIISN08012E、QDSN08021E和QDUR006EUR,數額分別為(合)人民幣3661萬元、2808萬元、1411萬元和2000萬元,總投資額近1億元。
宋文洲與渣打銀行的第一次糾紛源于QDIISN08017E、QDIISN08012E的產品說明和締約電話對是否可提前贖回存“歧義”。本報記者獲取的法院判決書顯示,2008年5月19日,宋文洲在兩款產品尚有盈利時提出提前贖回產品,遭渣打銀行拒絕,理由是該產品處于封閉期,不可提前贖回。此后產品開始出現巨幅虧損,而宋文洲于2009年6月以渣打銀行違約為由將其告上法庭。
本報獲取的產品說明書顯示,渣打銀行涉案理財產品由A、B兩個子計劃組成,分別是“美林1.5年期歐元銀行股票掛鉤可轉換結構性票據”和“美林2年期歐元股票掛鉤非保本結構性票據”,若A計劃中觸發事件和提前終止事件未發生,則在計劃結束后轉入B計劃。
渣打銀行相關人士昨日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介紹,依據該款產品設計,顧客可以在B計劃第一個開放日起贖回產品,但A計劃其間是封閉期,理財款實際由境外發行人美林操作,不可提前贖回。而宋文洲提出贖回時產品處于A計劃階段。
然而,法院認定,渣打銀行的產品設計未對顧客解釋清楚。產品說明中未明確提及A計劃中不可提前贖回,卻在適用于整個理財計劃的“風險提示”中出現了“提前贖回”提法;同時,在渣打銀行與宋文洲的締約電話中,銀行員工表示“可提前贖回”。
由此,渣打銀行輸了上述官司,最后判決為賠付宋文洲因未能提前贖回產品而造成的損失,即產品自其提出贖回時至B計劃第一個開放日時的虧損,兩款產品共計5321萬元。與賠付責任一起判決的還有“解除宋文洲與渣打銀行中關村支行簽署的《產品說明書》”。
“殘值”紛爭
在合同解除的過程中,“歧義”又現。對于宋文洲理財殘值歸屬,判決書中沒有認定。
“渣打銀行既然賠的是A計劃的損失,B計劃的損失我都自己承擔了,最后殘值應該歸我。”宋文洲對本報記者說,根據《合同法》第97條規定,“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中止履行”,要求的是對投資的中止,而不是對其私有權的中止。
“現在雙方的爭議來自對判決的歧義。”匯業律師事務所合伙人、上海律協公司法研究委員會副主任吳冬昨日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稱,既然殘值問題是后續雙方必然面對的,判決書中應當給出定論。對于未被明確認定的殘值,吳冬認為,這部分余額從物權法角度來說,應該歸宋文洲。“好比一輛車停在鄰居家被砸了,鄰居陪的是車損部分價格,而非原車價,那么被砸后的車應當還是歸原車主”。
對上述律師的觀點,渣打銀行昨日稱:“渣打銀行與宋文洲的產品糾紛,是一個服務的終止,而非完全物權層面的界定。”
不過,渣打銀行昨日在給本報記者的回復中并不認為殘值歸屬宋文洲。渣打銀行明確表示:“銀行已依法如期、完全地履行了生效判決,對所謂殘值的主張,已超越了生效判決內容,于法無據。”渣打銀行并稱,“就合同和判決內容的相關爭議,可通過司法途徑解決”。
上海某知名律所一位律師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稱:“任何一方不能也無法推論出合同強制解除后殘值的所有權歸屬,因此,對于既無判決也無約定的殘值,屬于所有權存在爭議之財產,應交由司法機關再行認定。”
宋文洲告訴本報記者,除了殘值主張,他還將對目前暫未發生糾紛的另兩款理財產品進行跟進,據其回憶,產品QDSN08021E在電話締約時,渣打銀行工作人員也表示該產品可提前贖回,只是他暫未能從渣打銀行獲取電話錄音進行取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