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訊(記者 孟凡霞)一項針對銀行服務調查的結果顯示,銀行銷售誤導現象仍然是消費者投訴的熱點,尤其是銀保產品誤導銷售現象最為嚴重,有超過一半的投資者購買銀保產品時存在不同程度的誤導。
銀率網昨日發布《3·15銀行服務調查》顯示,理財產品誤導銷售、貸款強制搭配存款、理財產品等亂象叢生,已成為銀行業發展的頑疾。
調查顯示,在商業銀行銷售誤導現象中,保險當銀行理財產品銷售位居榜首,占比達29.56%。其次是基金當銀行理財產品銷售,占比達20.13%。券商集合理財以及集合信托產品當銀行理財產品銷售并列第三,占比均為8.18%。
銀保產品成為銀行誤導銷售的重災區。在銀行辦理保險業務的客戶中,高達55%的客戶并非出于自己的本意購買銀行保險。
記者昨日在一家銀行網點隨機采訪了多位等待叫號的客戶,大多數客戶都表示難以分辨銀行工作人員與保險公司、證券公司等駐點人員。由于普通消費者對銀行比較信任,所以如果銀行在銀保產品銷售的過程中存在不規范行為,就很容易產生誤導銷售。客戶被誤導購買銀保產品的原因也是五花八門,有31.58%的客戶是因為沒分清保險產品與儲蓄存款、銀行理財產品之間的差別,而誤買了銀保產品;26.32%的客戶是聽信了銷售人員變相夸大保險收益或保障功能的宣傳;另有26.32%的客戶是因為受到獲獎、贈送等方式的誘惑而購買;還有15.79%的客戶礙于面子問題而購買。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微博)表示,商業銀行也是企業,其逐利行為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理解的,但銀行應該通過提供豐富的產品和服務,創新出更多金融服務來滿足大眾需求,而不能靠誤導銷售。這種行為雖然短時間能帶來盈利,但傷害了客戶基礎。
此外,根據《調查》,約有21.22%的客戶在申請貸款時遭遇了銀行強制存款的霸王條款,存款金額少則幾萬元,多則十幾萬元。建設銀行、民生銀行和渣打銀行(微博)問題最為嚴重,其中建行貸款客戶中有將近三成為了獲得貸款,不得不先存入一定的資金;除了強制存款外,還有13.04%的用戶在辦理貸款時被要求購買理財產品,民生銀行和渣打銀行情況尤為嚴重,這兩家銀行的貸款客戶中一半都被強制購買了理財產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