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記者王亮
據普益財富統計,在已公布統計數據的外資銀行正在運行的219款QDII理財產品中,65.30%為負收益,僅有76款產品(占比34.70%)累計收益率為正,另外有5款產品累計虧損過半。
統計數據顯示,運行期在6個月至2年的QDII理財產品有43款,自運行以來的平均累計收益率為0.17%。而運行期在2年以上的QDII理財產品共200款,自運行以來的平均累計收益率為-9.89%。
記者留意到 2011年末到期的多數QDII產品為2007年或2008年推出的三年期產品。受到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與其后續市場波動影響,銀行系QDII產品無法擺脫“虧損”陰影。雖然部分產品收益受到海外市場復蘇提振,但產品收益凈值較其成立初期仍處于虧損狀態。
據WIND機構數據顯示, 花旗銀行的部分QDII產品表現在2011年到期收益率處于“虧損榜”的前列。其中, 花期銀行“貝萊德全球基金新能源基金美元系列”自成立之初至今累計收益率低至-50.17%。
中資行推出的QDII產品,雖然數量不多,但收益較為平穩。據普益財富統計,截至2011年12月末,24款在運行的中資銀行QDII產品中,有6款產品累計收益率盈利。中國銀行(微博)(601988)的“中銀穩健增長(R)”產品,以3.69%的累計收益率排名第一。
匯率損失導致
QDII產品“雪上加霜 ”
2007年至今人民幣匯率升值明顯。除了QDII產品面值出現損失外,部分以外幣結算的產品到期后投資者還需承擔匯率折算損失,令投資虧損雪上加霜。
投資QDII不僅會受到凈值的縮水,同時還要受到投資幣匯率上的缺失。以某外資銀行發行的“金磚四國保本票據美元款”產品為例,2007年11月產品發行時美元兌人民幣匯率為7.43元。
如果根據5日中間匯率贖回,即1美元兌6.311元人民幣來計算,投資者實際損失約為15%,其遠大于賬面凈值虧損1.6%。
南洋商業銀行副總經理梅月嫦對本報記者表示, 此前外資銀行以外幣結算產品面臨較大匯率折算風險。 然而,鑒于從2011年9月以來人民幣匯率在離岸市場與在岸市場陸續出現雙向波動,這在某一方面給外幣結算的QDII產品一定生存空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