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不差錢”狂買銀行理財產品
■新快報記者 龐倩影
繼上周表示擬斥3億元投資銀行理財產品后,昨日晚間漫步者(002351)進一步公告披露閑置資金投向。據記者不完全統計發現,用“閑錢”理財已非個案,從今年3月至今,兩市已有8家公司發布公告稱要投資銀行理財產品,共計資金達18.4億元之多。該現象一方面凸顯市道不景氣,低風險的理財產品成香餑餑;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部分上市公司缺乏更好的項目。
中小板公司“閑錢”多
漫步者6月21日晚間公告稱,公司及其全資子公司計劃利用循環累計不超過3億元的自有閑置資金進行低風險的銀行短期理財產品投資。據悉,截至2011年3月31日,公司擁有自有閑置資金約5億元。而昨日晚間其則披露已向興業銀行廣州分行購買了2011年萬利寶票據型理財產品,花費5000萬元。
除了漫步者以外,據不完全統計發現,自今年3月開始,發布公告稱要投資銀行理財產品的公司明顯增加。
3月15日,二六三(002467)公告稱,股東大會通過2011年擬利用部分自有閑置資金購買理財產品議案,投資總額在年度任何時點最高不超過2.5億元;4月1日,廣百股份(002187)公告稱,以不超過2億元的自有閑置資金投資短期保本型銀行理財產品;4月13日,桂林三金(002275)公告稱,將運用不超3億元自有資金進行投資理財,投資對象為國債、債券、銀行結構性理財產品、信托等短期投資;4月19日,大楊創世(600233)提出一攬子投資理財計劃,其中包括用不超過3.6億元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用總額不超過1億元購買信托理財產品;5月10日,信立泰(002294)公告稱,擬使用不超過5000萬元閑置資金購買南洋商業銀行保本結構性人民幣理財產品,期限2個月。
而本月更是有3家公司披露“閑錢”理財。6月11日,永安藥業(002365)稱,擬用不超過2.5億元閑置資金購買中國銀行保本浮動收益型理財產品。6月21日伊立浦(002260)公告稱,擬使用不超過3000萬元自有閑置資金投資銀行理財產品,而目前已使用1000萬元投資渤海銀行保本固定收益型理財產品,理財產品期限為2011年6月23日至2011年9月2日,共71天。
在近幾個月來發布理財公告的這8家公司中,中小板公司占了7家之多,來自主板的僅1家,顯然,部分中小板公司“閑錢”頗多。
超募資金為理財主流
對于8家公司豪擲18.4億元購買銀行短期理財產品的現象,有銀行客戶經理表示,目前銀行許多低風險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甚至超過一年期存款利率,普遍超出活期存款利率七八倍。比起活期存款來,理財產品收益率高;比起固定期限存款,理財產品又可以隨時贖回,企業需要動用資金時基本可以隨時贖回。
而根據Wind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發行的理財產品中,6.21%的產品預期收益率在0-2%之間,19.13%的預期收益率在2%-3%(含)之間、63.61%的產品預期收益率在3%-5%(含)之間,更有39款預期收益率在8%以上,這些產品約占總數的0.41%。雖然整體看收益并不是很高,但總比“閑”在銀行活期賬戶上好很多。平時企業流動資金一般以活期存款停留在銀行賬戶,即使加息后,目前活期存款利率也只有0.5%。因此,超募資金較多的中小板公司成理財主流。
以漫步者為例,其在2010年2月5日上市時,正處于一級市場狂熱期,其原計劃募集4.2億元,實際募集凈額達11.67億元,超募7.43億元。2010年3月25日,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置換募投項目自籌資金和用超募資金償還銀行借款、委托貸款的兩個議案,置出資金為2.19億元,償還銀行借款與委托貸款為4000萬元,補充流動資金5000萬元。數項合計約3億元。而這次該公司擬用于理財的恰好也是3億元。
雖然將“圈”到的錢用于購買理財產品有違投資者的意愿,但對比少數將募集資金存到不同銀行以滿足對方的吸儲需要同時將好處收歸個人的公司,漫步者等的舉措還在可接受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