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家公司主營業務資金已低于警戒線,企業寧買理財產品也不投實業
早報記者 忻尚倫
在中小板開板7周年之際,中小板上市公司的經營活動流動資金出現了“大旱”。
根據Wind數據統計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中小板上市公司的“經營性現金流凈額與營業收入的比值”為-27.61%,該數值為中小板開板7年來上市公司季度數據的最低值。
但與此同時,卻不斷有上市公司的閑置資金或因無主營業務可投,紛紛殺入了“理財產品”;而這些企業恰也多屬于中小板公司。
三成中小板鬧“錢荒”
相比獨立的經營性現金流指標,“經營性現金流與營業收入的比值”更能反映出一家上市公司在主營業務上的資金狀況。-27.61%的比值,意味著中小板上市公司在經營活動中的現金流凈額,不僅是負數,而且占到了當期營業收入的三成左右。
“一般來講,如果現金流凈額赤字占到了所有營業收入的三成,上市公司當期營業收入的有效性就值得懷疑了。”一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合伙人說道。他并指出,占比越高,對企業今后主業經營的資金桎梏越大。
Wind數據顯示,從中小板上市公司有財務數據的2002年開始,至今年一季度止,該比值的最低值便是今年一季度的-27.61%。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時,當年一季度,該比值也僅為-8.34%。
與中小板類似,創業板上市公司的流動性比值也在今年一季度達到歷史低點,-21.29%。此前,這一指標的最低點為2008年的中期數據,為-27.3%。
而相比所有A股上市公司,中小板的“錢荒”鬧得最兇。
今年一季度,所有A股上市公司的經營性現金流與營業收入的比值為13.19%。刨去金融企業,南國置業、*ST大地(之前的綠大地)的經營性現金流/營業總收入之值最低,分別是-716.845%和-474.33%。而這一比值超過-30%的上市公司達到了157家,占到了589家中小板公司的26.7%。
狂買銀行理財產品
是否中小企業手中真的沒有現金了呢?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沒有一家中小板公司的貨幣資金為負值。平均每家的貨幣資金達到6.9億元。更有甚者,不少上市公司,尤其是中小板公司,還在大手筆地使用閑置資金買銀行理財產品。
主營業務是液晶電視盒、數字機頂盒的兆馳股份(002429)在6月23日發布公告稱,擬斥6億元自有閑置資金購買低風險保本浮動收益型銀行理財產品,預計年化收益率為5.7%。這并不是兆馳股份第一次發布類似公告,但此次投入的金額是最高的。兆馳股份今年用于購買理財產品的資金已經達到了9.26億元。兆馳股份還表示,截至6月21日,該公司仍擁有自有資金3.87億元。
但是,兆馳股份在今年一季度的經營性現金流凈額與營業總收入的比值為-3.464%。也就是說,這家上市公司不缺錢,但在主營業務上不愿意投入閑置資金或是沒有項目可投。但為了保證利潤,只能使用閑置資金來進行理財投資。
兆馳股份并非個案。不完全統計顯示,從今年3月份開始,宣布要投資銀行理財產品的上市公司明顯增加,并集中在中小板上市公司上。比如二六三擬投資2.5億元、桂林三金擬投資3億元、長安汽車擬投入5億元、大楊創世擬投資4.6億元、盤江股份擬投入5億元、海格通信擬投入3億元、廣電運通擬投入3億元、信立泰擬投入5000萬元、永安藥業擬投資2.5億元、漫步者擬投入3億元等等。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每家上市公司均表示,買理財產品的資金來自于上市公司自有資金。“但用募投資金置換出自有資金,其實是很方便的手法。”一投行說道,“比如之前用自有資金先投入募資擬投項目,待募資到位后,再進行置換。而且很多上市公司都在這么做。”
今年上半年,銀行理財產品出現了“大躍進”,發行規模達到了8.25億元,已經超過了2010年全年。而手持大量閑置資金卻無處可投的中小企業,可能正是銀行理財產品的“大買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