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連連“破五”,股市也在不停地震蕩,理財市場變得更難把握。許多投資者在迷茫中尋找投資渠道,銀行理財產品用不斷攀升的收益率吸引著他們的目光。可事實上,這些理財產品并非抗通脹英雄,超過九成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在與CPI的賽跑中敗下陣來。銀行理財人士提醒,靠單一的理財產品對抗通脹不靠譜。
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像夏日的氣溫一樣,熱度逐漸增加。各家銀行向投資者拋去了一塊又一塊的“餡餅”,那么,銀行為投資者準備的美味“餡餅”十分受財民的歡迎。然而,理財產品真能跑贏CPI嗎?答案是否定的。今年3月、4月,CPI指數分別達到5.4%、5.3%,而根據普益財富數據統計,16家上市銀行今年年初投資的仍在運行和已經到期的理財產品中,93%的產品無法跑贏CPI。
央行日前發布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4月末,當月人民幣存款增加3377億元,同比少增8325億元,其中,居民存款凈減少4678億元。而同期,根據金融界金融產品研究中心的數據,截至5月25日,共有308只銀行理財產品發行。其中,中資銀行理財產品發行更加明顯,不僅有總體數量上的增加,產品發行銀行也有明顯增長,而這正與近期銀行攬儲壓力直接相關。
“存款大幅減少,也是銀行頻發理財產品的一個原因。另一方面,就是老百姓怕錢越來越不值錢,希望通過理財產品能盡量多拿點收益。”銀行理財師表示,4000多億的資金,對于對資金有熱切渴求,又迫于存貸比壓力的銀行來說,損失顯然不能忽略。于是,一批批高收益的理財產品不斷涌出。 張俊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