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不支持Flash
跳轉到正文內容

發行速度加快 拼收益銀行理財產品誰主沉浮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05日 09:02  經濟參考報

  虎年頭兩個月,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速度加快。據普益財富統計,前兩個月銀行發行理財產品1020款。其中,信貸類理財產品發行仍占第一,共452款;其次為債券類產品,共發行356款。

  從年初的理財產品發行趨勢看,分析師認為,今年的銀行理財產品投資方向將是,信貸類理財產品雖仍是主流但會大幅回落;債券和貨幣市場類理財產品將保持較高的發行量,占比或超過50%;伴隨熱錢回流美歐,掛鉤海外市場的結構性產品也會顯現投資機會。

  信貸類雖是主流但降幅明顯

  雖然信貸類理財產品的發行比例仍處第一,但與去年下半年每月動輒四、五百的發行量相比,信貸類的發行數量環比開始大幅減少。普益財富研究員認為,隨著信貸類產品的繼續減少,該類理財產品或將逐漸退出理財市場前三甲的位置。

  普益財富研究員唐麗瓊表示,信貸資產類理財產品發行數在去年下半年的大幅增長主要是由于去年上半年信貸投放過快,部分銀行資本充足率等指標開始預警,從而與信托公司謀求合作發行信貸資產類理財產品,通過表外業務為新增貸款騰出空間,同時信貸資產理財產品因其較高的收益率與較低的違約率越來越受到投資者青睞。

  不過,監管層已經注意到這種銀信合作模式的潛在風險,自去年底銀監會發布了《關于進一步規范銀信合作有關事項的通知》后,銀信合作發布的信貸類理財產品就開始驟降。普益財富研究員毛恩知介紹,以2010年1月份為例,當月共有29家信托公司與19家商業銀行合作發行143款銀信合作理財產品 ,較2009年12月的6 3 9款 驟 降77.62%。而且,在1月新增的信貸類產品中,透露具體投向的產品資金均投資于其他銀行旗下存量信貸資產,如郵儲銀行“財富人民幣理財計劃”的24、25號,理財資金通過信托計劃分別投向建行和招行的信貸資產。

  “不過,這種模式并不具備此前銀行發行信貸類產品的最根本動力,銀行合作交叉購買信貸資產,需要高度的協同性,這大大增加了成本,能否得到普及尚存在疑問!泵髦f。

  債券類或將上位替補

  “隨著信貸類理財產品熱度減退,債券與貨幣市場類產品有望異軍突起!逼找尕敻环治鰩熩w楊預測。普益財富的統計也證實了這種趨勢,上周(2月19日至2月25日)26家銀行共發行了156款個人理財產品。其中,債券和貨幣市場類理財產品發行數為86款,比前一周增加30款,市場占比為55.13%。普益財富表示,自從信貸類理財產品出現大幅回落后,債券和貨幣市場類理財產品依然保持著較高的發行量,因而經常出現市場占比超過50%的情況。

  記者走訪一些銀行網點后也發現,在售的理財產品多數是債券類產品,以7天、14天、1至3個月的短期產品更受歡迎,且這些產品基本上是“常賣常有”。趙楊認為,雖然目前加息預期比較強烈,債券票據等價格會有一定幅度的下跌,但不會出現大幅下跌情況。同時,加息預期強烈,將使債券票據等收益率增加,這對銀行債券類投資產品的發行也有利。

  在產品收益率方面,與信貸類理財產品相比,債券與貨幣市場類理財產品收益略低,不過該類產品往往具有更高的流動性,一般最長的投資期限1年,最短的只有幾天。以同樣投資期限1年的產品看,債券與貨幣市場類產品的年收益約在3.5%-4%,比信貸類產品落后0.5%。不過,比起一年期定存2.25%的收益率,債券類理財產品的收益率還是較為吸引人的。

  結構性產品高收益可期

  從今年到期的產品看,年化收益最高的即是結構性理財產品。曾經讓投資者虧得刻骨銘心的Q D II產品,今年或許也能博得高收益,這主要是因為歐美市場已經調整到位,資金將從新興市場國家回流。

  普益財富研究員孫瑞琪表示,前兩個月結構性產品發行市場中,中資行發行占比26 .92%,高于2009年的19.53%,中資行對此類產品的參與力度大幅加大。就Q D II產品而言,今年前兩個月的發行數量已占去年的1/4,這主要是受全球經濟逐步復蘇的影響。不過,這類產品的發行主力仍然是外資銀行。

轉發此文至微博 我要評論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登錄名: 密碼: 快速注冊新用戶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電話:95105670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