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報》記者 肖君秀
當多數投資者對銀行理財產品普遍印象是低風險低收益時,招商銀行(600036.SH)曝出數款“金葵花”理財產品最高虧損近40%,近期在市場上引起了一片嘩然。
生不逢時,巨額浮虧
根據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發布的2009年11月份理財產品研究月報,招商銀行三款虧損的理財產品分別為——“金葵花”增強基金優選系列之“金選雙贏”理財計劃、“金葵花”基金優選系列之“中投策略”理財計劃和“金葵花”增強基金優選系列之“招商精選”理財計劃,其累計信托收益率分別為-36.78%、-36.90%和-21.33%。
這三款產品在招行60多種理財產品中顯得特別扎眼,何以三個產品同時出現大比例浮虧?
據記者了解,這三款虧損產品均出自招行七大主打系列之一的“A股掘金”系列,發行時間為2007年底和2008年初,均為與股票市場掛鉤的相對風險較高的理財產品類型。
三款產品的一個共同點是,均是在2007年底、2008年初開始發行,當時正值上證綜指抵達6124點的峰頂后,筑就M頭掉頭急瀉的關鍵點。此后一年內,上證綜指迅速跌到1664點。也就是說,這三款產品從其出生那一刻就開始跌破面值,收益率跌入負值區。即使到了2009年,股市開始明顯向好,它們的收益率仍未能實現“咸魚翻身”。
目前,三款虧損產品中已有兩款到期,“中投策略”于2009年12月28日到期,招行已表示“向投資者提供產品延期的投資機會”;一年發行期的“招商精選”于2008年11月29日到期后,招行決定延期4年;“金選雙贏”將于2010年1月25日到期,屆時或許同樣會給投資者延續的選擇。一向經營穩健的招行表示,正在努力為投資者減少損失。
上述三款虧損產品面向的客戶,均為招行“金葵花”客戶。“金葵花”是招行客戶分類中較為“富裕”的一類,要求個人資產達50萬以上。這一群人當中對于高收益產品會有較大的興趣,同時承受風險的能力會比普通客戶強一些,但無論如何,虧損都是客戶不愿看到的結果。
銀行失誤,投資者買單
實際上,銀行理財產品虧損并非“新問題”。2008年底銀行發行的4827只產品中有500只浮虧,占10.35%。2008年全年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的募集金額達3.7萬億元,總體虧損約1.7%。除招行外,其他一些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也同樣遭遇了虧損。
但是“生不逢時”并不構成“金葵花”三款產品虧損的唯一借口,專業理財大幅虧損還要從投資管理團隊的管理能力和具體操作選擇上尋找失誤的原因。此外,如何在客戶追求穩健和獲取高收益的期望之間尋求平衡,也是銀行理財所面對的難題。
三款產品造成虧損的共同原因均是投資經理對于行情的判斷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失誤。從銀行每個月公布一次的投資報告上可以了解到,這三款產品的投資組合都有一個特點,即高度單一。如,“金選雙贏”98%的資金投入在股票上,“招商精選”和“中投策略”則重倉基金。
但是,我們還是想進一步追問招行,投資結構失當,為何沒有及時調整投資思路和結構避免長期虧損,銀行在這中間是否還存在理財產品運作監管機制上的不健全?
據我們的了解,大多數購買理財產品虧損嚴重的投資者只看到銀行承諾可能的、較為誘人8%~50%的收益率,且禁不住理財經理的拼命推薦而盲目買入。
較少投資者可能會了解產品所面臨的風險,像招行這三款巨虧產品在密密麻麻的產品說明書中也有提示:“本理財計劃有投資風險,您應充分認識投資風險,謹慎投資,由此產生的理財本金及收益損失的風險由投資者自行承擔,招商銀行不承擔任何還本付息的責任。”
這段風險提示意味著,理財產品都屬于不保本產品,所謂的預期收益率并不是承諾必然可以獲取的回報,一旦出現虧損,投資者不僅得不到超額收益,就連投資本金都無法全部收回。也就意味著對銀行交付了資金和信任的客戶,只能選擇自己承受不期而至的損失。
事實上,從網站公布的產品月度投資報告上,投資者只能看到收益率和排名前十的投資組合分布,知情很有限。其他一些更為重要的信息像投資的進出時間以及價位等明細信息,均無從了解。
換言之,投資者簽訂投資協議后,交付了理財管理費、投資顧問費等系列費用后,只能被動得到一個籠統的投資結果。
因此建議投資者在購買證券類銀行理財產品時,應認清產品類別,詳細了解產品的投資范圍,資產運作人的情況以及贖回的具體條件等,高風險的結構型產品在資產配置中的比例也最好控制在15%左右,并及時關注銀行公告,損失嚴重時能贖回的盡早止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