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唐曜華
IPO重啟已經1月有余,從桂林三金(002275)到光大證券,已經有8只新股陸續登陸A股。盡管新股申購是銀監會新規給理財產品留下的投資資本市場的唯一通道,但目前僅有交通銀行(601328)、工商銀行(601398)、東亞銀行3家銀行發行了新股申購理財產品。有專家指出,改良版的新股申購理財產品只是貼上新股申購的“標簽”,投資運作以及收益來源并不仰仗打新股。
銀行打新優勢喪失
“新版的新股申購理財產品,真正用于新股申購的資金有多少,將申購哪些新股,都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普益財富張星表示,這些改良版的新股申購理財產品雖然貼上了新股申購的“標簽”,但是投資范圍卻非常寬泛。
新股申購理財產品改頭換面,源于今年6月實施的新股發行制度改革,改革后的新股發行制度規定,網上申購數量不得超過網上發行總數量的千分之一,并且每個投資者只能使用一個賬戶參與網上申購。
“千分之一的上限讓機構投資者的優勢基本喪失,除非機構投資者可以開立上千個帳戶打新股,否則收益率難以提高。”某股份制銀行零售銀行部產品經理稱。而銀行理財產品正是通過信托公司這類機構投資者參與新股申購。
為了杜絕信托公司開立多個“拖拉機”賬戶打新股,監管層不久前已經暫停信托公司開立證券賬戶打新股。
新股申購只是噱頭?
隨著機構投資者打新股的優勢喪失,銀行改良版的新股申購理財產品不再一味押寶打新股,而是采取組合投資的策略。
如交行推出的IPO重啟后首款新股申購理財產品———“新股連環打”,在打新股同時,兼顧債券、票據、信貸資產、信托貸款、固定收益類銀行理財產品及信托理財產品等多個投資品種。
東亞銀行本周新推出的新股申購理財產品的名稱更是直接變為“新債新股申購理財產品”,對另外兩大投資方向———固定收益及相關品種、貨幣市場工具的投資比例同樣不設上限。
細究產品說明書可以發現,工行新版新股申購理財產品的最終收益率,和新股申購帶來的收益率關聯度不大。產品說明書稱,該產品優先份額認購者最受限后獲得的收益以3.2%封頂。這意味著即使新股收購帶來不菲收益率,優先份額的認購者也只能最多得到3.2%的年化收益,相比過去新股申購理財產品動輒10%左右的收益率大幅下降。
由于預期收益率大降,新股申購理財產品已經風光不再。“現在咨詢新股申購類產品的客戶不多,客戶寧愿自己去操作。”建行(601939)深圳分行理財專家稱。
客戶需求下降,銀行開發新股申購類產品的積極性也不高。有兩家股份制銀行零售銀行部人士明確告訴記者,該行沒有推新股申購類理財產品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