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周報見習記者 李雯珊/文
普益財富統計表明,上半年到期的銀行理財產品中,有超過100款信貸類產品未達預期收益,占該類產品到期總數的10%以上。
2008年以來,存貸款利率都處于下降周期,對銀行信貸類理財產品收益造成了一定的打擊。
未達預期收益主因是降息
“部分信貸類理財產品沒達到預期收益的情況的確存在。”西南財大研究員張星向理財周報記者表示,從目前統計的數據來看,最差的情況就是預期收益與實際收益相差約2%。
“發生這種情況,最主要的原因是去年下半年以來的降息,還有過去銀行對產品預期收益定價相對較高。”張星解釋道,“但也有些銀行在去年發行這類產品時,由于已經預期到降息的可能性,進而降低了相關產品的預期收益。”
張星還表示,去年每月銀行大概發行180款信貸類理財產品,今年前六個月也將近一共發行了800款此類產品。此類產品即使有一部分是未達到預期收益,但對投資者而言收益相對較高,較受投資者青睞。
同時,張星還告訴記者,“到現在為止,還沒有信貸類理財產品出現負收益的狀況,都是正收益的,本金風險非常小。”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王增武也表示,信貸類理財產品出現不能達到預期收益的狀況很正常,目前也沒有具體統計過有多少款信貸類的理財產品不能達到預期收益。銀行的這類理財產品都是比較有保障的,基本上到期都能夠拿回本金并獲得比較合理的收益。
“銀行產品的設置水平比較低,掛鉤的信貸資產出現問題或者是投資能力比較弱等等這些因素都有可能導致銀行信貸類理財產品不能達到預期收益。”王增武表示,信貸類理財產品從風險與收益的綜合角度來看,是一種不錯的理財產品,風險不會太高,收益也比較合理。
王增武還舉例說明了銀行在發行信貸類理財產品的套利空間。他表示,雖然現在存貸款利率比較低,但其中還是有獲利的空間。比如說,假設現行的存款利率是3%,銀行同業拆借利率為5%,給投資者的預期收益是4%,那么在這里面銀行就有1%的獲利。
如果投資者投資了100元,銀行無風險套利為1元,即使扣取發行費用等其他相關成本,銀行最終還是能夠獲得5毛錢的收入。
同時,王增武認為,信貸類理財產品未來的發展空間是比較廣闊的,特別是在中國的利率制度下,這類理財產品將更加穩步發展。而結構性的理財產品由于極度容易受到金融環境的影響,對市場的依賴比較大,所以未來發展空間相對信貸類理財產品而言就比較低。
投資者依然瘋狂搶購
盡管上半年到期的信貸類理財產品有超過10%都未達預期收益,投資者對這類產品的投資熱情似乎并未因此消退。
中信銀行相關工作人員介紹,7月3日中午發行理財快車0901期16號信貸類理財產品后,當天下午廣州分行5000萬申購額度就被用完了。他還表示,此類理財產品一向很熱銷,估計下半年發行此類理財產品會更多。
據了解,中信銀行在去年共發行了約100款信貸類理財產品,今年上半年發行了約20款。該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中信銀行的信貸類理財產品總體的平均收益率在4.5%到5%左右,以半年為期限的產品最受投資者喜愛。
“即使去年9月以來,降息幅度比較大,此類產品沒有受到很大的影響。去年發行的產品都能保證投資者收回本金,基本上都達到預期收益,最差的情況是實際收益與預期收益相差0.5%。”上述工作人員表示。
招商銀行的信貸類理財產品也遇到上述情況。其工作人員表示,在7月6日有兩款信貸類理財產品在全國公開發售,并在7月7日這一天賣空。他還告訴記者,去年上半年有賣過此類產品,但去年下半年基本上沒有推此類產品。
深發展廣州分行一位理財部主管也告訴理財周報記者,信貸類的理財產品一般賣得很快,雖然不承諾保本,但目前為止這類理財產品到期都能拿回本金并獲取預期收益。深發展2008年共發行過此類產品約為5款,2009年上半年共發行過3款,最近暫無此類產品發行。
“這類產品一般只會向VIP客戶推廣,發行數量較少。”深發展該主管透露,這類產品一般是銀行將自己的優質信貸資產打包而成,一般都是穩賺不賠的。如果銀行拿太多優質信貸資產打包成理財產品與客戶分享收益,就很容易降低銀行的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