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銀監會下發《關于進一步規范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報告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要求銀行發售理財產品由事后5日報備,改為事前10日報告。這一舉動,讓理財產品發行出現短時間的“真空期”。普益財富最新分析報告稱,銀行理財產品發行數從5月至上周呈下降態勢。
監管前移,直接推翻了銀監會此前為繁榮理財市場制定的相關規定。2007年11月,銀監會發布《關于調整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有關規定的通知》,取消了發售前報備的要求,改為銀行發售理財產品后再向銀監會報備。但最近一年銀行理財產品不斷出現負收益、零收益等風波,讓監管層不得不加強對銀行理財產品的監管。
根據普益財富上周五發布的不完全統計,2009年5月全國46家銀行共發行理財產品391款,與4月的456 款相比繼續呈現下降態勢,下降幅度為14.25%。此外,普益財富6月發布的兩期銀行理財市場周評也顯示,銀行理財產品發行處于較低位。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正是銀監會監管前移的新規。
上月銀監會通知剛剛發出,一家股份制商業銀行成都分行負責人就皺著眉頭跟記者說,這可能造成兩個結果:一是銀行產品數量減少,二是產品設計更加中規中矩,要求更高,以通過事前審查。
成都某國有商業銀行一位理財產品負責人則向記者表示:“銀行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但時間不會很長,預計6月初至6月20日左右產品會比較少,之后慢慢恢復。”
普益財富研究員張星分析指出,監管前移影響最深的是那些在設計中對時間節點要求較高的產品,還可能造成相關產品收益率下降,“提前報告需要部分產品的募集時間提早,相關理財資金的閑置期也會延長,最終影響產品的收益情況。”本報記者 吳宇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