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錢杰 深圳報道
隨著3月海外股市和商品期貨市場回暖,銀行系QDII產品的凈值強勁回升,越來越多的QDII產品加入了正收益的陣營。一些基金公司也開始躍躍欲試,計劃推出指數型QDII。不過,曾經是QDII產品發行大戶的銀行態度卻格外保守,多家銀行均表示近期不會推QDII新品,而投資者也持觀望態度。
兩類產品反彈明顯
普益財富最新產品運行報告顯示,3月20日-26日,正在運行的337款QDII理財產品中,有94.65%的QDII理財產品凈值上漲,平均周漲幅為2.80%,其中北京銀行的ING海外基金雙贏組合產品漲幅達14%。這是銀行系QDII產品連續第二周強勁反彈。截至中國證券報記者發稿時,實現正收益的QDII產品有13款,比前一個月增加5款。
梳理一下銀行系QDII產品不難發現,這些領漲品種可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抓住了近期中國擴大國內消費的熱點,比如一些重倉在H股市場上市的中國消費類或基建類公司的基金;一類是抓住了近期大宗商品價格的反彈,比如一些重倉境外股市能源類企業或者掛鉤黃金基金的QDII產品。
不過,銀行系QDII凈值回升的同時,不少投資者的態度依然冷淡。“雖然銀行開放了QDII產品的申購,但是現在來買的人很少。”一家中資銀行的高級客戶經理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2007年熱賣的QDII產品在這次金融風暴中損失慘重,很多客戶對QDII唯恐避之不及。“倒是有不少以前買了QDII的客戶來咨詢怎么贖回,準備等再漲漲就賣。”
在一些銀行的營業網點,中國證券報記者隨機采訪了一些前來購買理財產品的市民。他們大多表示不會去申購QDII產品,認為風險太高,產品說明書太復雜,看不懂。
外資銀行更謹慎
曾經最熱衷銷售QDII理財產品的外資銀行如今也變得謹慎起來。多位外資銀行的理財經理表示,目前不會主動向客戶推薦QDII產品。
統計顯示,3月份只有匯豐一家銀行發行了一款36個月的QDII理財產品,屬于掛鉤于美元3個月倫敦同業拆借利率的產品。
“我們目前不打算推QDII產品,因為海外可投資的領域實在不多。”東亞銀行財富管理部總經理陳柏軒坦言,美國經濟還在黑暗中前行,東歐金融危機有惡化的可能,全球經濟復蘇緩慢,只有中國股市和黃金市場還存在一些投資機會。東亞銀行今年理財產品的發行重點將是一些掛鉤A股和H股的結構性產品,這些產品不需要通過QDII渠道來投資。投資者在決定申購或贖回QDII產品時,不僅要研判市場形勢,還要仔細分析產品的投資標的,并客觀評估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
此外,荷蘭銀行、恒生銀行、渣打銀行等也沒有加快推出QDII產品的趨勢,而是將重點轉向了保本類結構性產品。業內人士指出,歐美經濟反轉的信號很不明顯,這一輪調整也許會持續3-5年時間,因此銀行QDII產品的實際操作空間相對有限,近期QDII產品凈值反彈可能只是曇花一現。從整體上看,今年銀行QDII產品處境仍然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