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與 之
銀行理財產品在2009年開局呈現兩個特點:一是產品發行數量銳減,二是預期收益下降。
降息效應顯現 發行數量腰斬
央行從去年9月份至今的多次降息效應終于在1月顯現,多次大幅降息使得銀行理財產品的發行量驟減。日前, 西南財經大學信托與理財研究所和普益財富網發布的一月理財報告稱,2009年1月,國內29家商業銀行(包括23家中資銀行和6 家外資銀行)共發行銀行理財產品208款,較2008年12月下降52.29%。相比于2008年每月平均發行數,降幅更加明顯,超過57%。信貸的激增并且票據融資占比較高,極大遏制了信貸與票據資產類理財產品的發行,而假期因素也是產品減少的重要原因。
銀率網的分析數據也表明,1月份銀行共發行各類理財產品199款,和上月發行了335款產品相比數量大幅減少,降幅達40.6%。主要原因為信貸資產類產品發行數量的減少。1月份產品環比下降40.6%,同比下降33.9%。具體情況來看,按幣種分類:人民幣產品數量跌幅達51.6%,外幣產品數量略增;按期限分類:中短期產品數量明顯下降,1年期以上產品發行量增加;按產品結構分類:結構型產品回暖,信貸資產及票據類產品數量銳減;按收益類型分類:非保本浮動收益產品及保證收益產品數量大幅下滑;按發行銀行分類:中信銀行產品發行數量銳減,股份制銀行產品發行放慢腳步。
進入2月以來,銀行理財產品的發行依然延續了上月的勢頭。根據普益財富統計,1月31日至2月5日,15家商業銀行共發行了40款理財產品。其中,外幣理財產品發行了22款,市場占比為55%。2月6日至2月12日,17家商業銀行共發行了44款理財產品,發行數量繼續保持低位。15家中資銀行發行了41款理財產品,2家外資銀行發行了3款理財產品。本周和上周出現了相反的現象,在上周各中資銀行相繼推出了外幣理財產品,而本周中資銀行則未發行外幣理財產品。
關注流動性高和穩健收益型產品
伴隨去年下半年的持續降息,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大幅下降,眼下央行票據等收益率也跟著大降,票據類穩健型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與七天通知存款相差無幾,很難獲得市場追捧。
面對今年的諸多不確定性能,保持流動性是投資者的最佳選擇。銀行理財產品的設計也正凸顯出這一特點。據統計,過去半年時間內,投資期限在6個月的短期理財產品占銀行新推理財產品的70%,,在去年12月,6個月以內的短期理財產品占比提高到75%,1年期產品不足5%。業內專家認為,這一趨勢在今年的銀行理財市場上將得到延續。
去年11月以來,銀行信貸規模激增。央行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銀行新增貸款達1.6萬億元。這意味著信托融資的需求減弱,企業可以更多通過銀行信貸解決資金問題。與此同時,票據資產類理財產品也遭遇阻力。專家指出,近期票據貼現利率與定期存款利率基本持平,使票據資產類理財產品沒有了賣點。西南財經大學信托與理財研究所的一項統計顯示,2月份發行的4款票據融資類理財產品的平均預期年收益率為1.9%,而1月份24款公布了預期收益的同類產品的平均年收益率為2.4%。
業內專家認為,2009年的債券市場在經濟下行調整、通縮逐漸逼近、貨幣政策適度放松等因素的支撐下,繼續向上的空間仍然值得期待。尤其是進入下半年,由于不確定性因素增大,市場風險將明顯加大。
專家建議關注銀行發行的信托類和票據類理財產品,該類理財產品收益比同期存款收益有較大優勢,風險較小且可控,是儲蓄產品的較好的替代產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