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全面的互聯網思維的零售信貸產品,就是更高的效率,更方便的入口以及更簡約的材料審核。
文/陳凱 編輯/劉洋
隨著阿里網商銀行和騰訊微眾銀行兩家互聯網銀行的開業,以及其旗下的互聯網銀行小貸和消費信貸產品的推出,傳統銀行以往依托于自身客戶群體和線下的物理網點進行客戶資料收集、信貸審核和貸款發放的傳統模式也必然會受到較大的沖擊。特別是對于部分在信用貸款領域涉足不深的中小銀行而言,這部分穩定的消費類信貸用戶群體的市場就很有可能被慢慢分化和侵蝕。
在電商化金融和互聯網銀行的數據和支付鏈接沖擊下,傳統銀行該如何實現自身的產品逆襲?也許可以通過多樣化的生活場景來介入大眾化的消費需求,通過可以鑒別和具有信用價值的數據和流水來進行消費類信貸的審核和快速的發放,此前招行的“閃電貸”就做了這樣的嘗試。
互聯網信貸的核心
從電商類金融化平臺的信用貸款發展歷史來看,由于此前并不具有小貸或者是網絡銀行的牌照,而且起初P2P也還沒有進入大眾視野和國內的創投領域,彼時的電商類商戶融資主要是通過與傳統銀行合作的方式來進行。而且在這個階段電商商戶的融資服務還不足以成為平臺的主營業務類服務,而是作為維系生態圈的一種增值類服務。也正是如此,阿里最開始和建行、中行等都開展了網商類貸款的合作,由淘寶提供商戶資料以及部分交易數據,銀行負責后端的信貸審核和發放,只不過這種業務形式受制于當時的銀行信貸環境和信用審核條件,受銀行主導的嚴格和標準化的信貸審核體系,使得很多商戶并不能及時獲取融資,而按照電商平臺的征信標準,有些客戶的信用表現完全可以使其獲得更高的融資資格。
所以,從那時候起,電商平臺和銀行合作進行貸款發放的模式就開始逐漸分裂,直到今天,雖然還有一些B2B平臺仍舊存在與銀行合作的業務,但是范圍和幅度已經大大縮小,大致是為了彌補自身金融牌照缺位的“無奈之舉”或者是便于利用銀行的資金,而一旦平臺擁有了更為方便的金融牌照之后,這部分業務便馬上可以成為電商金融化的主營業務,也就是目前很多電商平臺紛紛推出的個人消費類貸款、商戶訂單融資、商戶信用貸款、商戶供應鏈融資貸款等等。
互聯網平臺上各式各樣的信用貸款,大多是依托于各自的消費、支付、社交等生態圈形成的比較穩定的信用環境而開展的,這部分需求主要是依托于平臺內生的,向外大幅度拓展還需要整合更多的征信渠道。而隨著央行[微博]逐漸放開個人領域的征信服務,這些平臺服務外擴也就具備了更多的條件。總而言之,互聯網信用貸款,例如阿里小貸,之所以能保持比銀行更低的不良和更高的審核、放款效率,更低的運營和人工成本,主要優勢也就是依托于特定生態圈而形成的內部征信環境。
傳統銀行信貸的弱點
當然,這里需要明確的是,信用貸款并非是網絡銀行的首創,在很多股份制銀行,信用類貸款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貸款服務產品,并且成為了很多大宗消費類支出的主要服務產品,例如某些商業銀行的信用貸款,額度一般在30-50萬元,審核條件一般是用戶的收入證明、工資流水以及征信報告等,利率一般在7%-8%,比很多互聯網信用貸款產品的利率要低很多。
不過,這里還有一點點的差異,目前各大商業銀行推出的信用貸款,本質上更多還是服務于自由客戶,也就是在本行有工資流水和完善的信用記錄的用戶,這樣基本上可以更好地控制風險,因為信用貸款是無抵押、無擔保的純信用模式,因此各家銀行目前還都是以優先服務于自身客戶為主,而且從審核效率上而言,大多還比互聯網銀行的信用貸款要慢一些,從提交材料到信貸審核再到最后的貸款發放,走完銀行的前中后臺,怎么也需要3-5天,而像阿里的“借唄”和京東的“白條”,以及微眾銀行的微粒貸,基本上從審核到放款都是十分鐘甚至是幾分鐘的事情。而且由于融入了具體的購物和支付場景,對于用戶而言使用體驗更為直接。
也有一些互聯網化思維比較徹底,后臺技術支撐能力較強,以及零售客戶群基礎較大的銀行,開始嘗試這種快速放款的信用貸款,其實本質上就是以更好的信貸審核效率和流程來簡化中后臺的程序,并且強化前端對用戶的覆蓋面,利用一定的技術條件和后臺預備的人工審核機制來確保高效而且穩健的個人信用貸款發放。
傳統銀行與互聯網銀行的差異
為了更形象表述傳統銀行做信用貸款的流程、機制以及在互聯網化方面的嘗試,與微眾銀行這樣的網絡銀行推出的純信用貸款產品,兩者之間到底有何差異,筆者特地對招行的閃電貸和微眾銀行的微粒貸進行了比較。
微粒貸的產品描述:
1、無抵押、無擔保、隨借隨還;
2、額度在2-20萬之家,日息萬分之五;
3、7X24服務、15分鐘貸款完成、隨借隨還、按日計息。
這個產品其實就是傳統銀行個人信用貸款或者是循環貸款的翻版,傳統銀行一般都是依據借款人的綜合信用和收入、流水以及一些資產證明來作為發放貸款的依據,只不過騰訊微眾銀行的信用合規方式與傳統銀行有較大的差異:主要是利用線上的消費、支付、理財、社交等多維度的數據來出具征信報告,而此前阿里的芝麻信用、騰訊征信等公司都已經逐漸開始開發互聯網第三方征信市場,這也正好成為微眾銀行獲取用戶征信行為,進行貸款額度發放的主要依據。
招行閃電貸的產品描述:
1、無抵押、無擔保、純信用、零資料;
2、額度一般1000元到50萬之間,移動貸款、流程簡單、60秒審核放款,日利率萬三到萬五;
3、隨時隨地、7×24小時不間斷融資服務,貸款流程自動化,無人工干預;
4、超過50萬額度的需要到網點進行材料審核。
從兩個產品對比來看,都是純信用貸款,無紙化、電子化審核,7×24小時全天候服務,所不同的是額度有高有低,以及利率存在一定差異,按照日息萬分之五,微粒貸年化貸款利率是18%,而招行的閃電貸(根據招行“閃電貸”設置1-24個月不同期限,以一位授信額度為12萬的客戶為例)折算成年化利率為12.5%,相對而言利率更低。不過這也是比較正常的,銀行的信用貸款利率一般都比互聯網平臺的要低,因為兩者的貸款定價和風險評估水平是有一定差異的,銀行的利率是按照基準利率上浮,而網絡銀行的貸款利率是根據此前電商化平臺的貸款均價和市場化水平來參考的。
目前這兩個產品的客戶受眾面還都是以自由客戶為主,如閃電貸是依托于招行的財富管理客戶、住房貸款客戶和小微結算客戶等存量零售客群,已經進行了廣泛的業務試點,而微粒貸則是從騰訊手Q平臺邀約客戶體驗開始,還沒有正式放開。
傳統銀行信貸如何引入互聯網思維
以上微粒貸和閃電貸的例子揭示了傳統銀行應該如何利用互聯網思維來優化自身產品體系。
筆者認為傳統銀行需要做好三點,分別是后臺的技術優化,中臺的流程優化和前臺的渠道優化。此前很多銀行即便有類似于這種信用貸款的產品,營銷和推廣力度也主要是依托于客戶經理的個人關系和一些企業的代發工資戶來進行,而且信貸審核材料繁瑣,期限較長,對用戶資質要求也很高。
對于互聯網化的銀行信用貸款而言,無疑首先需要解決流程優化,也就是將信貸審核的程序優化,在保證核心風控安全的前提下盡可能提高審核的效率,然后將審核和放款的時間縮短,給用戶更為明確的產品特性感知。
其次,要做好技術優化,招行的閃電貸之所以能做到60秒審核放款,除了核心的產品征信措施,豐富的零售客戶群基礎以外,更為重要的是依托于手機銀行或者是網上銀行的便捷產品申請入口,也就是在強大的技術條件下實現。據說招行歷時近1年通過開展項目預言、市場調研、系統開發、內部測試、體驗回訪、策略回檢等一系列研發工作,創新開發了“閃電貸”這款互聯網貸款產品。對于技術基礎不扎實的中小銀行而言,也沒有很充足的技術開發和外包資金支持,因此可以著重加強信用貸款的人工集中審核和發放效率,將3-5天或者更長的時間縮短至1天甚至更短,這樣也可以在差異化的地方市場中獲得自身的競爭優勢。
最后,對于很多銀行而言,還需要做好前臺的渠道優化。很多銀行的零售產品戰略往往是研發很多零售產品,也設想了多樣化的零售客戶群,但是卻始終做不好渠道的拓展,這里的渠道關鍵是要做好具體消費和需求場景的植入,例如車貸產品可以與具體的產業鏈結合,做好信用貸款產品的前端入口。總之,一個全面的互聯網思維的零售信貸產品,就是更高的效率,更方便的入口以及更簡約的材料審核。
金融業創新層出不窮,行業發展面臨挑戰與機遇。銀行頻道公眾號“金融e觀察”(微信號:sinaeguancha),將為您提供客觀及時的新聞精粹,分享獨家、深度、專業的評論點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