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閆炯智 劉遠亮
編者提示:基于小企業所具有的風險特性,加強服務創新和產品創新將有效地提升商業銀行的小企業信用風險管理水平。
目前,各種組織形式的小企業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促進小企業發展對我國的經濟增長、勞動就業,以及全面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戰略意義。
從2005年開始,監管部門就將小企業融資問題提升至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逐步確立了以“六項機制”和“四單原則”為基礎、以小企業專營機構為切入點、以產品研發為重點、以“兩個不低于”為目標的工作思路,出臺系列的政策措施,積極引導和支持各商業銀行加強和完善小企業金融服務。據中國銀監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末,小微企業貸款余額達15萬億元,其中小企業貸款10.8萬億元,同比增長25.8%,較好地促進了小微企業的發展。
在監管部門的引導和自身經營轉型的壓力下,各商業銀行積極調整戰略和市場定位,紛紛設立小企業專營機構,大力發展小企業業務,力爭擴大市場份額。小企業業務逐漸成為各商業銀行調整經營方式、優化客戶結構、提高盈利能力、分散經營風險的重要業務模塊,隨著小企業貸款投放力度的不斷加大,在經濟增長放緩、經濟結構調整加快的背景下,商業銀行在大力發展小企業業務的同時,所面臨的信用風險問題也越來越突出。中國銀監會的統計數據表明,全國小微企業貸款不良率比企業貸款平均水平高出近1倍,其中單戶500萬元以下小微企業貸款的不良率比平均水平高出4倍左右。基于小微企業融資業務存在受經濟波動影響大、還款來源不穩定、易與銀行體系外的風險交叉傳染等特點,商業銀行必須充分把握小企業信貸的風險特征和潛在的信用風險,在推進小企業業務發展的同時將信貸資金的風險水平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
小企業風險特征分析
小企業風險主要有以下特征:
一是小企業經營規模較小,抗風險能力不足。根據工信部等部門2011年公布的劃型標準,按照從業人員、營業收入、資產總額等指標,依據農林牧漁業、工業等19個行業的不同特點對小企業進行了劃分。從劃型標準可以看出,小企業規模普遍偏小,承受風險的能力較弱。同時,從我國小企業的分布情況來看,大多數小企業處于產業鏈的末端,加工型企業為多,而科技型、研發型企業居少,導致創新研發能力弱,產品技術含量低,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較差。大多數小企業都難以經受宏觀經濟調控、產業政策變動、市場波動等因素的沖擊,有研究表明,我國小企業的平均存續期為3年左右,生命周期短。
二是小企業內部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規范。由于小企業大多數處于新生期和成長初期,在管理上比較重視血緣關系和地緣關系,多數沿用家族式管理模式,不具有成熟的現代化企業管理機制。
三是小企業信貸風險緩釋能力有待進一步加強。目前小企業貸款的主要擔保方式為保證和抵押,有的擔保機構對單筆業務的擔保能力較強,但已擔保總額較大,在小企業信貸業務的風險緩釋方面存在潛在風險;眾多銀行推出的聯保聯貸業務解決了小企業貸款抵押品不足的問題,但與此同時從聯合貸款整體來看,在聯保體個別成員還款能力嚴重受損時,特別是在宏觀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由于存在風險傳遞效應,容易造成聯保體的整體貸款風險暴露顯著加大。
四是小企業信用狀況不佳。由于大部分小企業產品結構相對單一,缺乏核心競爭力,風險承受能力較差,同時小企業財務制度不規范,財務信息不透明,財務數據失真的現象比較常見。小企業總體信用狀況不佳,加之小企業信貸需求呈現“短、小、頻、急”的特點,這大大增加了商業銀行發放信貸的成本和風險,從而導致小企業的信貸需求難以得到滿足。
五是小企業缺乏符合銀行要求的有效抵押物和擔保品。由于目前銀行的“抵押物崇拜”思想仍普遍存在,而小企業難以提供有效的資產抵押和符合條件的擔保。諸多因素往往導致小企業的抵押物或擔保成為商業銀行小企業信用風險的“雷區”。
六是小企業服務環境不完善,風險分散能力有限。一方面,雖然目前信用擔保服務體系有了較大的改善,但相對于小企業旺盛的信用擔保需求而言,信用擔保機構的覆蓋面、規模、經營規范性和擔保能力等方面還顯滯后。另一方面,各級小企業服務平臺對小企業的服務不夠,缺乏對小企業進行有針對性的信息提供、技術扶持和法律援助等方面的服務。
小企業信用風險管理建議
基于小企業所具有的風險特性,銀行以傳統的風險管控方式管理小企業信用風險會面臨層層障礙,需要以創新的模式開展小企業信用風險防范工作,綜合國內外小企業貸款實踐情況,本文認為加強服務創新和產品創新將有效地提升商業銀行的小企業信用風險管理水平。
第一,在金融服務方面,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完善小企業信用風險管理:
一是要注重利用企業非財務信息評價信用狀況。利用企業主人品、水電費繳納等社會化信息提高小企業信用的真實性。商業銀行應引入先進的銀行微貸技術中的信息交叉檢驗方法,實現小企業非財務信息內部、財務信息內部、非財務信息與財務信息間的多重邏輯驗證,有效提升小企業信用評價的準確性,從而提升信用風險管理水平。
二是要優化小企業信貸決策流程。由于小企業信貸呈“短、小、頻、急”的特點,因此為了提高效率,減少成本,銀行應盡可能地借鑒企業“流水線”作業的方式,將小企業貸款環節“流水化”,實現小企業信貸標準化、流程化、批量化。如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正在打造的“信貸工廠”模式,極大地提高了小企業信貸的審批效率。與此同時,商業銀行宜采取批量自動審批法、自動審批與專家審批相結合、專家審批法的方式控制風險,采取小企業信用風險控制的具體措施,包括信用風險緩釋工具的應用;以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合為一體的供應鏈金融創新;小企業聯貸聯保業務的深化;產業集群、行業協會風險預警等,建立不良客戶逾期管理機制,探索開展“不良客戶預見率”、“預警客戶不良生成率”等考核指標,以加強風險管理的有效性。
三是要細分行業,加強精細化管理,提供專業化、特色化服務。如民生銀行以專業市場命名的專業化支行如水產支行、石材支行、茶葉支行、服裝支行等提升小企業金融服務的創新舉措,通過專業化、特色化服務,銀行的業務團隊能潛心關注于所在的行業和領域,此種金融服務一方面有利于銀行為這個行業研發專業化的信貸產品,在產業鏈上下游作深度開發,提供集結算、財富管理、企業發展乃至私人銀行等一攬子金融服務,創新專業服務方案防范風險;另一方面,銀行能有效地把握該行業的風險狀況,有效規避大量發展該行業小企信貸所面臨的信貸風險。
四是要發揮“地緣信貸”優勢。在小企業金融服務過程中要注重整合和發揮區域營銷優勢,明晰分支行的功能定位,可將分行定位為大中型企業客戶的營銷平臺,而支行則定位為小企業客戶、個人客戶的營銷平臺,這樣能更好地發揮基層網點的輻射和服務功能,通過集中資源,將本地業務做熟、做專,迅速形成區域特色業務,充分發揮地緣人緣優勢,通過收集小企業的“軟信息”,以便在一定程度上對財務報表等“硬信息”進行替代,緩解信息不對稱的程度,降低信用風險。
五是要突破小企業信用風險管理的傳統理念。銀行對小企業的金融服務應不局限于貸款業務,而是要深化服務理念,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創新風險管理理念。如意大利商業銀行對小企業提供結算、產品市場需求、原料供應等金融和相關信息服務;在國內銀行業中,華夏銀行正在推行將貸前授信調查報告升級為全面金融服務方案。在金融服務方案中,突破只關注風險的傳統思維,更多地站在金融專家的角度,根據每一戶小企業實際需求,為小企業量身定制包括資金結算、網上銀行、上下游客戶服務在內的一攬子服務方案。無論小企業是否通過貸前調查,其金融方案都將轉入專人跟蹤服務,對于暫不具備授信條件的小企業,將由客戶經理主動與企業取得聯系,跟蹤其經營狀況,適時重新啟動授信業務。此外,應盡可能為小企業提供更多非金融服務,包括財務顧問、法律咨詢等,跟蹤指導與精心培育相結合。在這個過程中,銀行就能在促進小企業快速發展的同時,將風險關口前移,全方位、全流程地掌握企業經營狀況,創立新型信用風險管理模式。
六是要建立和完善小企業信貸準入和退出的動態管理制度。在發展小企業業務的初級階段,銀行往往側重于做大業務,搶占市場份額。當業務發展到一定階段后,銀行應該根據現有信貸進入的行業,結合重點區域的企業以及信貸產品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進入、退出策略。信貸退出機制的構建主要包括建立行業信貸分析預警退出機制、區域信貸退出機制、客戶退出機制、信貸退出激勵約束機制等。
第二,在產品研發方面,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完善小企業信用風險管理:
一是要優化網絡貸,牢牢把握風險點。網絡貸使小企業可以通過網絡獲得貸款和結算服務,省時高效。如華夏銀行小企業網絡自助貸款,客戶通過網絡平臺實現隨借隨還、自助發放與歸還、可循環使用的人民幣貸款。此類產品適用于網絡平臺的交易客戶或具有一定行業地位的核心企業的分銷商、供應商、代理商等小企業客戶,因此風險側重點并不在于小企業客戶本身,而在于核心企業的風險狀況。
二是要針對小企業的成長周期而開發相應產品。如華夏銀行定位于“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商”,推出小企業金融服務品牌“龍舟計劃”,根據小企業成長周期,規劃了“創業通舟、展業神舟、卓業龍舟”這三大服務系列。通過不同成長周期的系列產品,銀行可以更有針對性、更加全方位地把握企業風險狀況。
三是要創新金融產品,通過鏈式、圈式開發客戶以解決小企業貸款信息不對稱難題。銀行要創新金融產品,在選擇客戶時利用供應鏈、銷售鏈、行業鏈、關系鏈和商圈等,注重依托核心企業、商會、市場/園區管理方等平臺,借助這些機構的專業管理信息,解決小企業貸款信息不對稱的難題,提高保證、信用等非抵押方式在貸款結構中的比重,讓更多無法提供抵押物的小企業獲得金融支持。如“商貸通”是民生銀行向中小企業提供快速融資的主導產品,融合了貸款融資、存貸款一體式賬戶管理、財富管理,以及專屬銀行卡、結算等綜合金融服務;華夏銀行則通過自主研發的“資金支付管理系統”,整合企業資金流、信息流、物流,有效地緩解了信息不對稱的難題,較快速地尋找到具有發展潛力的目標客戶,實現客戶價值和風險識別的統一。
四是要利用產品創新破解抵押物不足難題的同時跟進風險管理。銀行除了要繼續探索倉單、提單、應收賬款、出口退稅稅單質押等貿易融資產品創新外,還需深入開發利用知識產權、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倉單、商鋪經營權等多種質押方式,加強與相關交易平臺合作,創新風險管理技術,提升小企業貸款業務的質量和效益。
五是要與保險公司等合作探索新型風險緩釋方案,降低小企業信用風險。
商業銀行宜充分借政策之“東風”,大力加強產品和服務創新,在運用傳統信貸產品的同時,一方面要聯合私募股權基金等機構,向小企業提供股權和債券相結合的融資產品;另一方面要跟進投資銀行服務,為小企業提供現金管理、財務顧問、戰略規劃等金融服務,幫助小企業成長上市。商業銀行通過創新,擴大產品的市場滲透率,以服務實現對存量客戶的深度挖潛,以期在利率市場化加快推進和金融脫媒程度加深的背景下,能較快地實現經營轉型。
(閆炯智為華夏銀行授信管理中心總經理,劉遠亮單位為華夏銀行博士后工作站,本文系北京市博士后工作經費資助項目(2012ZZ-113)的階段性成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