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伍芳
日前,國務院正式決定設立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這意味著長期受到關注的急速升溫的民間金融規范問題有了實質性進展,或將進入一個新階段,民間資本也有望由“地下暗流”變為“地上活水”。
溫州試驗區應運而生金融綜合改革試驗終于在溫州這塊“敢為人先”、“敢于第一次吃螃蟹”的土地上起航,而不是其他地區,根本的原因在于溫州這塊土地上到處充滿著改革因子。
早在1987年,溫州就被正式列為全國第一個實行利率改革試點的城市,2002年又成為全國唯一的金融改革綜合試驗區。但由于決策層、管理層和操作層之間沒有形成有機的統一,無論是制度設計還是政策銜接,抑或操作聯系始終處于無序的自我摸索過程中,還時常遭到來自于各方面的障礙和阻力,結果試驗區變成了金融秩序亂象最集中的地區。
此次試點很大程度上是以建立良好的金融秩序為立足點,因此,如何放開民間金融管制、給民間資本以更多金融方面的出路,有望在這次改革試驗中取得重大突破。因為,從游擊隊、雜牌軍到正規軍,差的就是制度的規范和機制的完善,一旦有效的制度和良好的機制建立起來,游擊隊和雜牌軍很快就能變成正規軍。當然,前提是規范民間金融,決不能以收編和取締為歸宿,而應當以放開和規范為突破口,指明民間金融的出路。這就要求,從決策層和管理層都必須以改革的心態對待民間金融,給民間金融上岸的條件和機會、政策和通道。如組建村鎮銀行、創業銀行、股份制銀行、華僑銀行等,用金融這根紐帶把民間資本聚集到一起,使之成為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
溫州能成為金融改革的試驗區,很大程度上與溫州的實體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陷入生存困境有關,與企業的融資渠道不暢有關,因此,金融改革在試點過程中,必須把工作的著力點放在如何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上。一方面,就政府層面而言,必須重新確立實業興國、實業興市的觀念,鼓勵和支持民間投資者加大對實體產業的投資,發展壯大實體產業;另一方面,就金融改革而言,必須圍繞發展實體產業這個中心,民間銀行的組建、金融體系的建立、金融服務的提升等,都要有利于實體產業的發展。
溫州試驗照亮民間資本前景
國務院設立溫州金融改革試驗區意義重大,既有利于資本更好地服務于實體經濟,又開辟了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試驗田。走市場化之路是金融改革堅定不移的方向。溫州的先行先試,將為民間資本的健康發展提供實踐經驗。
近年來,設立小額貸款公司除幫助“三農”、“小微企業”融資外,疏通民間資本是一個重要指向。而此次國務院首次認定符合條件的小額貸款公司可改制或參股村鎮銀行,對民間資本通過小額貸款公司轉制為村鎮銀行,從而直接進入金融行業無疑是一項重大利好,此前的“身份模糊”和“改制難”或有望在溫州先行統一。
而對于“研究開展個人境外直接投資試點”的認定,在為民間資本獲取了另一條投資渠道,以及在減輕外匯儲備壓力的同時,也給人民幣國際化的加速留下了較大想象空間。由于資本的敏感性,在具體細則未出臺前,在溫州展開個人境外直接投資試點,幾乎可以視為全國的資金都可以通過這個地點向境外進行直投,對于資本賬戶的開放其實是邁出了一大步。
溫州尚需“幾小步”
溫州試驗區的設立,是推動民間金融規范發展的一大步。然而,這并非所有“痼疾”一朝痊愈。對于民間金融的規范發展,我們還有相當一段路要走,一大步改革后還需幾小步措施來完善。
一是審慎關注可能的資金大規模流出。實踐一再證明,資金大規模流動有損經濟運行根基。在此次試驗區中,其中一條措施是允許個人境外直接投資。雖然這拓寬了民間資本投資渠道,也能減輕境內外匯儲備較多的壓力,但也要警惕境內資金借助這一通道大規模外流。因此,需要在資金監控,以及在對社會影響、安全性等方面進一步做出適當安排。
二是開放國內渠道更必要。民間資本直接投向境外需要較高的風險管理能力和完善的國家保護政策,這都會制約其走出去的積極性。因此,放開對國內部分行業民間資本進入的限制,或許更有利且更易操作。采取實質措施鼓勵民間金融進入基礎性和公益性投資領域,而不僅僅將其限制在競爭性領域,既能有效解決相應領域資金不足的現狀,也能發揮“鲇魚效應”,刺激國有資本投資效率的提高。
三是關注小額貸款公司轉為村鎮銀行后的貨幣創造效應。小額貸款公司因不具備吸收存款功能,實質上是資金在不同存款主體間的轉移,不會產生貨幣創造效應。但其轉變為銀行后,功能的改變使其產生了貨幣創造效應。因此,需要關注這一效應,既要納入統計范圍,又要監測其對貨幣環境造成的影響,在當前通脹壓力并未有效緩解的背景下更應重視。
改革步伐可再邁大些
隨著小企業發展,其金融需求日益多元化,由單一的融資需求,向現金管理、財務顧問等多樣化的金融服務需求轉變。金融機構面對市場競爭,越來越期望打破單一的服務方式,提供全方位、一攬子業務服務。反映在金融經營層面上,各類民營金融機構擴大經營邊界、尋求經營轉型的邁出步伐將更大,不同類型金融機構在業務層面和股權結構上將交互滲透,以體現出利益的最大化訴求。隨著跨行業民營金融集團的建立,金融機構之間以及與股東之間的關聯交易逐步增多。在分業監管框架下,各監管主體如何協調配合,既建立業務、產品創新協調機制,又遏止不正當關聯交易引發的風險傳遞,避免重復監管和監管真空,也是一大挑戰。
此外,利率市場化試點未列在方案中,使得民間金融的經營是否受制于利率上限要求成為疑問。盡管利率上限以保護消費者為初衷,但它通常會阻礙微型機構的發展。利率市場化可以發揮市場資金的配置作用,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民間借貸的風險,防范資金的體外循環,還可以通過價格杠桿調節盲目的擴張沖動,以改善金融機構體質,全面提升民間金融機構的整體素質和市場競爭力。從該角度而言,溫州金融改革的步伐可以再邁大些。
溫州目前的現狀,其實可以說是整個中國經濟和中國金融的縮影,背后折射的問題仍然是改革層面的問題,問題的根源還是由于金融改革的不徹底,導致了金融抑制、金融資源配置扭曲,地下金融在滋生的同時也在不斷地累計著風險,所以對于溫州的金融改革,應該說不僅溫州關注,全國人民也在關注,全國的中小企業和全國的民間資本都在關注。不管這個方案最終如何定調,當它掀開自己神秘的面紗以后,將給溫州帶來什么,給中國的金融帶來什么,溫州金融改革的試點都已經成為一個不可阻擋的潮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