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監會、央行、國家發改委近日共同起草了《商業銀行服務價格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辦法》有兩方面內容值得關注:一是明確一些收費項目為政府指導價、政府定價,收窄了商業銀行自行定價空間;二是要求商業銀行嚴格執行明碼標價制度。
從上述兩方面內容來看,實行政府指導價或政府定價的項目主要是與人民生活關系密切的基本商業銀行服務項目,相對于千余項銀行收費項目來說占比太少,而在千余項收費項目中,免費項目僅不到20%。由此看來,《辦法》給銀行收費的自由度和自行確定收費標準的權力和空間仍然過大。
對于“明碼標價”來說,其實目前銀行收費項目大多已進行了明碼標價。老百姓希望的是減少多如牛毛的銀行收費項目,降低收費標準,而不是形式上的明碼標價。
這幾年,每當社會對銀行亂收費反映強烈、消費者投訴多、百姓意見大時,監管部門都會出臺監管措施,特別是修改制定所謂的《辦法》,然而效果并不明顯。那么,治理銀行亂收費的出路在哪里呢?
筆者認為,治理銀行亂收費的出路并不在于政府指導價、政府定價面有多大、項目有多少。政府指導價、政府定價過多容易帶來兩大問題:一是涉嫌對市場干預過多,影響市場機制在配置資源上的基礎性作用;二是有將高收費合法化、變相保護銀行收費之嫌。監管部門必須搞清楚銀行開發金融產品的目的是什么,消費者對銀行收費不滿意在哪里。
銀行開發金融新產品大多出于兩大目的:首先是為了吸收存款,保證存款支付和有足夠的資金來源發放貸款,比如銀行為客戶提供的大多數結算手段和產品;其次是為了收取費用,提高中間業務收入,比如具有透支功能的貸記卡和各類理財產品等。客戶對銀行收費不滿意的地方則主要表現在:一些銀行把傳統的結算手段和產品拿來當做收費工具,把沒有給客戶創造附加價值的產品用來收費。
因此,監管部門應該以是否給客戶創造價值、是否使得客戶資產增值為標準,來確定銀行的收費項目和收費產品。如果以這樣的標準衡量,銀行提供給客戶的各類結算手段和工具就不應該收取費用。比如:借記卡上的各類收費項目完全是結算性質的,借記卡是存款性質的工具,雖然它與存折相比,在存取款、異地轉賬、跨行轉賬取款等方面確實方便了客戶,但這不能構成收費的理由。因為,只有提供快捷、方便、高效的結算手段,客戶才會將資金存在該銀行,該銀行才有資金發放貸款等來增加收入。銀行給客戶提供了便捷的銀行卡結算工具,客戶則將自己的資金在一定時間里讓渡給銀行使用,這已經是一種對等交易,怎么能再收費呢?況且,現在不少銀行限制客戶開辦不收費的存折,存款又是實質上的負利率,銀行再對銀行卡收取名目繁多的費用,客戶怎能沒有意見?
而對于銀行向那些能夠給客戶創造附加價值、使得客戶資產增值的各類銀行產品進行收費,多數客戶是沒有意見的。比如,貸記卡具有透支功能,持有者只要發生透支,就應該按照規定支付給銀行透支利息。這是因為,銀行給你提供了融資,而銀行的資金是有成本的,銀行做的就是“資金生意”,收取利差無可厚非。再如,銀行推出的各類理財產品,只要收益高于同期銀行存款利率,客戶都應該按照合同約定向銀行支付費用。
所以,筆者認為,在治理銀行亂收費問題上,監管部門應該轉換工作思路,并不是政府定價越多越好,而要以是否給客戶創造價值、使得客戶資產增值作為各種銀行服務項目收費與否的標準。只要確立這個標準,銀行亂收費項目就會大大減少,收費項目就會收得理直氣壯,客戶也會心服口服。
□余豐慧(河南 銀行職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