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招商銀行公布了新一輪再融資方案。該行計劃以A+H配股的方式,按照每10股配售不超過2.2股的比例向全體股東最高融資350億元。由于該行在去年4月曾通過配股融資逾200億元,因此,該行此次融資顯然是把股市當成了“提款機”。
實際上,股市確實正在淪為“提款機”。它不僅是招商銀行的“提款機”,更是整個銀行業的“提款機”。據統計,在過去的一年里,共有11家上市銀行再融資規模累計超過4000億元,其中,僅工中建交四大行再融資就超過2700億元。而從今年的情況看,截至7月20日,16家上市銀行中已經有14家銀行宣布了再融資計劃或已實施了再融資方案,再融資規模約為4635億元。這其中,中國銀行、農業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四大行均選擇了發行次級債的再融資計劃,分別發債320億元、500億元、380億元和800億元,交通銀行則選擇在香港發行200億元的人民幣債券。至此,五大行通過發債的再融資規模就達到2200億元。雖然債權融資與股權融資有所不同,但由于債權融資的資金同樣來自資本市場,這對股市資金面同樣構成負面影響。
為什么在去年已經大規模融資的背景下,今年銀行業又再次掀起再融資的新高潮?而且一些銀行甚至不惜“食言”,置銀行的信譽與誠信于不顧——因為這些銀行在之前的融資中,承諾本行在未來的若干年內不再融資,然而在今年的再融資大潮中,這些銀行將承諾置于腦后,如建行在承諾作出3個月后就出爾反爾地拋出了再融資計劃。
之所以出現這種局面,銀行業新的監管標準無疑給了銀行業以壓力,同時也讓銀行業有了大規模再融資的借口。今年4月底,銀監會正式發布了《中國銀行業實施新監管標準的指導意見》,根據新的監管標準,正常條件下系統重要性銀行和非系統重要性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分別不低于11.5%和10.5%。新監管標準從2012年1月1日起執行。這無疑使得銀行業有了緊迫感。雪上加霜的是,銀監會近日下發《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管理辦法》的征求意見稿,將商業銀行加權風險資產的權重系數及資本充足率計算等方面作出較多的調整。據業內人士估算,一旦新規實行,將降低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兩個點,上市銀行的資金缺口將達到5850億元。正是基于監管方面的壓力,各家銀行也就趁機向市場大開口。
當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銀行業本身的貸款沖動。目前中國銀行業還處于低級發展階段,銀行收入主要靠吃利差,存貸差占銀行收入的70%左右,因此追求放貸規模是每家銀行的本能。為了能夠更多地貸款,各家銀行也就積極地向資本市場進行再融資。更何況股市的資金是不需要成本的,不圈白不圈。因此,向股市開“海口”,也就成了各家銀行天經地義的事情。
正是基于股市正逐步淪為銀行業提款機的事實,因此,作為管理層來說,有必要控制銀行業向股市再融資。因為銀行業把股市當提款機的做法,不僅嚴重挫傷投資者的投資信心,而且也不利于銀行業的健康發展。比如,近日公布的華夏基金二季度報告顯示,明星基金經理王亞偉幾乎清空了銀行股(詳見B68版)。而作為銀行業來說,一味追求存貸差,只能使自己永遠處于低級發展階段。尤其是盲目追求放貸規模,也給銀行業發展留下了巨大隱患。如在各地發行的地方債中,銀行業是最大的買家,一旦地方債出現險情,銀行業將會因此蒙受巨大損失。即便最終由國家買單,最終受損害的還是老百姓。
□皮海洲(獨立財經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