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婷婷
一起或將成為國內涉案金額最大的票據詐騙案的細節正漸浮出水面。
案發
2010年12月6日,一家銀行在受理業務咨詢過程中發現已存款單位所持“存款證實書”系偽造,立即向濟南市公安局經偵支隊報案。接到報案后,濟南市公安局立即采取措施,將主要犯罪嫌疑人劉某某及有關涉案嫌疑人抓獲歸案。經初步偵查確定,犯罪嫌疑人劉某某通過偽造金融票證多次騙取資金,案件涉及一些金融機構和多家企業。
12月23日,濟南當地公安系統公布的一則新聞通稿將事件公布于眾。公告顯示,當月6日,濟南市公安局經偵支隊接到報案,某銀行在受理業務咨詢過程中發現一存款單位所持“存款證實書”系偽造。公安機關已將主要犯罪嫌疑人劉某某及其他犯罪嫌疑人抓獲歸案。
一石激起千層浪,這個“某銀行”就是齊魯銀行。
12月31日,銀監會表示,針對近期有報道稱“山東省濟南市部分銀行牽涉到一起偽造金融票證案”,目前當地公安機關對該案的偵查工作正在有序進行,監管部門和相關銀行正積極配合公安部門偵破案件,目前當地相關銀行運行正常,各項監管指標均符合監管要求。
齊魯銀行是由濟南市16家城市信用社和1家城信社聯社的基礎上組建而成,并引入澳洲聯邦銀行(CBA)持股20%,為第一大股東。截止到2009年底總資產618億元,資本充足率為11.66%,不良貸款率僅為1.99%。
案發后,隨著案件內幕不斷爆出,一份由普華永道出具的《齊魯銀行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度財務報表及審計報告》也被媒體翻出。這份出具了“保留意見”的報告顯示,齊魯銀行的第三方存款質押業務存在借款人營業收入與貸款規模不匹配、存款質押合法性等諸多問題。這起震驚全國的票據詐騙案原早有警示。
該份報告稱:“貴行部分貸款及承兌匯票業務,由第三方共計48億元人民幣的存款作為質押。我們從獨立渠道獲取的上述業務借款人2008年度財務數據顯示其營業收入與貸款規模不能匹配,且與貴行信貸業務系統中的信息存在較大不一致。”另外,報告對由擔保人提供的存款質押的合法性也存在疑問。
涉案資金幾何
案件的內幕仍在不斷爆出,但目前涉案金額卻仍是未知。從前期傳聞的60億元,到10-15億元,再到近百億元,一樁可能是國內最大規模的偽造金融票證犯罪案件正在逐漸浮出水面。
截止到目前,此案仍在調查之中,1月7日山東銀監局局長廖平之在接受新華社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 根據目前掌握的情況,這一案件涉及包括齊魯銀行在內的幾家銀行和部分企業。事件發生后,監管部門立即要求各家銀行以及相關人員積極配合調查。因為案件還在進一步偵查中,總體涉案金額尚需進一步核查。
他同時表示,從報案到現在的一個多月以來,濟南市金融秩序穩定。相關金融機構資金流動性正常,資金準備充足,居民和單位存款絕對安全。
還有誰牽涉其中?
為了減輕輿論壓力以及改善信譽受損的形象,齊魯銀行1月4日晚間公布了2010年業績。公告顯示,截至2010年末,該行資產總額達到821.25億元,較上年末增長33.03%,再創歷史新高;各項存款余額656.93億元,增長20.20%;各項貸款余額421.53億元,增長19.49%。公告同時稱,截至去年底,該行各項經營指標全部達到監管要求。不良貸款率1.12%,較上年下降0.87個百分點;貸款損失準備充足率達到721.63%以上;撥備覆蓋率達到346.39%以上。
同時,公告中強調2011年齊魯銀行將堅持為中小企業和城鎮居民服務的市場定位,以強化風險管理為主線,進一步調整優化資產、負債、收入結構,全面強化風險與運營條線的垂直管理,立足中小企業和零售業務發展。
1月7日,處在輿論風口浪尖的齊魯銀行,再出動作,高調宣布濟南為100余家優秀中小企業新增授信33億元,加上此前的額度,授信總額達到60億元。全行80%以上的貸款均投向了中小企業。
不過,和強大的輿論相比,這顯然作用不大。而公眾此刻更關心的是,另外幾家涉案金融機構和公司的身份以及案件的進展。
廖平之認為,目前最重要的是如何保全資產,挽回和減少損失。他表示,這起案件由外部詐騙引起,暴露出涉案銀行不嚴格執行監管要求,存在內控不嚴和內部人道德風險等問題。山東銀監局已對此類風險進行了全面排查,待案件偵破后依法問責。
根據早先傳言,除了齊魯銀行外,工行、中信等銀行也牽涉其中。
不過,近期,針對中信銀行涉及濟南偽造金融票證案的傳言,中信銀行相關負責人對本報表示,該行濟南分行已按照當地銀監局統一要求,迅速進行了認真的排查,截至目前,濟南分行的業務操作流程合法合規,尚未發現問題。目前,該行已將檢查結果報送當地監管部門和公安部門。
另外,工行也在第一時間澄清,工行并沒有卷入上述案件。工行稱雖和齊魯銀行有一些業務往來,但是并沒有和該案有關的業務,工行和齊魯銀行偽造金融票證案沒有任何關系。
| 記者觀察 |
齊魯銀行騙貸案拷問信貸風控
■ 東 方
2011年伊始,齊魯銀行驚曝出特大金融詐騙案,這一事件不但讓市場高度關注,也折射出我國商業銀行風險控制能力和力度不夠的現實。
去年銀行的集體融資沖動,讓我國銀行在資本市場上成為明星一族。而年初齊魯銀行事件,則由于涉案的銀行眾多,涉案金額巨大再度讓銀行業成為了市場關注的焦點。除了齊魯銀行騙貸案外,天寶系貸款案、北京農商行騙貨案等金額巨大的金融詐騙案不斷發生,在拷問我國金融機構監管制度的同時,也在不斷的拷問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控制能力。
齊魯銀行特大金融詐騙案的浮出水面,讓人們看到了部分銀行對于自身風險的視而不見。齊魯銀行對于審計單位揭示的風險警示不但沒有去完善管理,而是更換審計所。此外,銀行內部管理出現漏洞,如個別利欲熏心的員工與銀行外部犯罪分子內外勾結,偽造各種票證。正是對銀行操作人員要求不到位導致審查不嚴,才使得犯罪分子有機可乘。近年來,各銀行紛紛招兵買馬,全國范圍內圈地擴軍,而這種只重規模不重質量的發展模式,也導致風控能力提升節奏跟不上規模擴張速度。
應該說,近年來,監管部門對大型銀行的監管趨于嚴格和規范,相關政策相繼推出并完善。而此次金融詐騙案卻恰恰發生在這些年來快速發展的地方銀行身上,不得不讓監管層加以警覺。盲目追求規模大小、速度和排名正愈發明顯的在地方銀行上得以體現,而這背后的風控環節更應加強。
盡管涉案的齊魯銀行運行正常,沒有發生擠兌等意外情況,但此案由于信息不透明、事件影響惡劣已經嚴重傷害了涉案銀行的企業信譽和金融監管部門的公信力。銀聯信分析師王艷就認為,對于齊魯銀行來說,不僅會使其聲譽嚴重受損,導致一部分客戶流失,或是大量客戶轉移在該行的存款,更重要的是只追求規模擴張而不注重風控建設的經營模式會使公眾認為該行對客戶缺乏應有的責任心,降低客戶對該行的信心,進而造成信任危機,這會使其在以后的發展經營中面臨重重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