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財經大學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看來,當下的“超級網銀”或許會面臨當年銀行間通存通兌業務的尷尬
【中國企業家網】于8月30日上線的央行“超級網銀”(第二代網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統)目前尚處于一個月的試運營調試階段。在首批獲準的27家銀行將各自網上銀行接入央行系統背后,是一輪充斥于各銀行間的合作協調與利益劃歸。
這從逐一浮出水面并顯著分化的各行跨行轉賬收費標準中可見一斑。截止當前,除中行、建行方面表示費用標準與現有網上銀行收費標準相同之外(建行同時要求無論從建行轉他行,還是從他行轉建行,手續費均由建行收取,收費標準為轉賬金額的0.5%,最低2元,最高50元)外,招商銀行則將原先0.2%的跨行同城轉賬標準提高至0.6% ,最低5元,最高50元。同期的民生、中信等股份制商業銀行則實行試運營期內跨行查詢、轉賬的免費策略!懊赓M午餐”與“超級收費”涇渭分明。
銀行間利益劃歸:門檻再現
“這是以國有商業銀行為首對我們設置的門檻!壘W銀’雖然在準入門檻上讓各家銀行公平起跑,但在利益分配上尚有所偏頗!币晃还煞葜粕虡I銀行相關工作人員對《中國企業家》透露,由于超級網銀沒有統一的登錄平臺,顧客可以將任何一家簽約銀行作為超級網銀的登錄平臺,一些大的商業銀行鑒于其網上銀行功能較為健全、安全性較好,往往會成為首選。“畢竟,小型商業銀行自身電子銀行系統還有種種不完善,借助其他平臺實現跨行交易,何樂而不為?”
在中央財經大學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看來,當下的“超級網銀”或許會面臨當年銀行間通存通兌業務的尷尬。所謂通存通兌,是指客戶只要在開戶行申請了該業務,就可以在其他銀行進行存取款、轉賬及信息查詢,相應銀行在此過程中收取一定的手續費。據資料顯示,當年該業務自2007年11月底試行不滿一個月便步入了寒冬,一些商業銀行干脆自行撤銷。問題的關鍵即在于大銀行、小銀行之間由于資源差異所導致的利益差異:部分手續費較低、甚至免費的小銀行雖然反應積極,但由于營業網點缺乏及現金流量限制,并不能提供足夠的方便;另一方面,財大氣粗的大銀行由于營業網點覆蓋面廣,并不依賴該業務提升運營,為避免為小銀行無償做嫁衣而設置了高昂的手續費門檻。便捷與費用之間非此即彼,消費者不能兼得,因此響應寥寥。
需要指出的是,恰恰是銀行卡手續費項目成為2010年中報中銀行業的利潤增長點。銀行卡手續費包括發卡量、消費回傭、分期付款、銀行卡結算手續費等。據業績報告顯示,16家上市銀行2010年上半年實現3434億元的凈利,除去未披露銀行卡收入數據的光大銀行外,5家上市銀行上半年銀行卡手續費收入共計達252億元,平均日收入即達1.4億元。其中,擁有網點和規模優勢的四大行自然獲得更多收入,工商銀行61.86億元的銀行卡手續費較同期增長42%,建設銀行該項收入為55.24億元,同比增長29.07%,中國銀行、農業銀行分別以44.55億元、28.81億元位居其后。
“由于各家銀行在網上銀行服務中已經形成了各自的既定利益,所以在‘超級網銀’上不予以配合,我有這種擔心!惫镉聦Α吨袊髽I家》記者表示。
不過,郭田勇認為,手續費最終會實現趨同化,而且是向收費低的銀行標準趨近。“在便利與收費之間,顧客還是很容易作出選擇的。”據記者觀察,目前在各家銀行的網上銀行系統中,原先的跨行轉賬等一系列功能尚未取消,資費依舊實行原先標準,以供顧客在網上銀行1.0與2.0之間自行抉擇。
第三方支付“終結者”釋疑:央行不會介入商業行為
鑒于超級網銀給第三方支付機構預留了接口,阿里巴巴集團主席和CEO馬云此先也多番提到“隨時做好將支付寶送給國家的準備”,對于“超級網銀”是否是當下現存第三方支付機構“終結者”的憂慮不絕于耳。誠然,在以支付寶為首的第三方支付機構在最終拿到支付牌照前,或許都會有大大小小的疑慮。
對此,郭田勇表示:“銀行只是清算工具,并非具備第三方支付所具備的擔保、延遲支付等增值服務——除非央行在‘超級網銀’中加入第三方支付功能,同時專門有一撥人去做這個,這當然會對現有既有的第三方支付形成沖擊。但是央行不太可能去做這件事,因為這就演變為一種商業化行為,央行搞這個‘超級網銀’,最重要的目的還是建立一種基礎設施,‘超級網銀’取代不了第三方支付機構。”
真正絆倒第三方支付機構的,是6月21日央行在《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中為準入資質設置的門檻。自9月1日起,第三方支付牌照發放正式步入倒計時階段,“目前排位前10多家第三方支付公司取得牌照沒有懸念,也不用擔心市場被壟斷超級網銀’!壘W銀’介入第三方支付理想的操作手段,是接入當下第三方支付機構中做的比較好的企業!惫镉卤硎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