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記者 鄭嵐予 發自廣州
曾鬧得沸沸揚揚、引起廣泛討論的銀行服務收費問題,終將得以全面規范—商業銀行服務收費將被規范,多項服務收費擬取消。
8月9日,有消息指出,銀行會、發改委起草的《商業銀行服務價格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已下發各商業銀行和地方價格主管部門征求意見。意見稿規定,對部分服務銀行將不得收取任何費用,商業銀行執行相關服務價格前,應至少提前5個月進行公告。
然而,與此同時,渣打銀行已發展了數年的針對個人消費小額貸款的產品“現貸派”仍飽受詬病,到底是“高利貸”還是“誤導行銷”?為何利率問題成為敏感觸點,不直接說明折合利率,卻以賬戶管理費的名頭計算費用?在眾多理財產品屢受質疑的當下,渣打銀行卻加快了在中國和亞太地區的擴張步伐,原因何在?
“現貸派”管理費玄機
國有銀行貸款諸多抵押條款和復雜程序的限制,讓想貸款的人望而卻步。渣打銀行“現貸派”的推出似乎是順勢而生—“無需擔保”、“申請便捷”,最快4個工作日就可放款。此外“輕松月供”,以貸款金額3萬元、期限4年為例,月均支付貸款利息僅134元,另額外獲贈定期壽險一份。同時為了方便計算,渣打銀行的宣傳頁面還鏈接還款計算器一個,按照數額和匯率確實與宣傳廣告上無二。
果真有如此好事?在杭州工作的呂先生向時代周報記者訴苦說,當初就是看了“現貸派”的宣傳頁面才申請貸款的。基準利率為每年7.9%-9.9%,呂先生的核準貸款為4.9萬元,按照8.9%的利率來算,呂先生兩年應付利息為4361元,并不算多。待到他把手續辦妥準備貸款時,客服人員才告知還有不到1%的手續費。呂先生沒怎么細看合同就簽了。等到還款時才發現每個月要交240元的賬戶管理費。
“我以為管理費是一次性支付的,結果月月都要付。”呂先生顯得很委屈,這種管理費不隨金額減少而減少,即使最后還款金額只剩下2000元也要扣除0.69%的賬戶管理費。若要中途還款的話,還要扣除未付款金額的5%違約金。比如貸款10萬元已還了5萬元,剩下5萬元要一次還清,違約金為50000×5%=2500元。
相比房貸的罰息,渣打銀行的罰息是其的近5倍。對此一位金融分析師稱,其實這就是“高利貸”,賬戶管理費就是變相的利息。如果符合國家規定,則是一個愿打一個愿挨。而所謂誤導行銷,只是道德層面的問題。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局研究員鄒平座則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利率和管理費都是可以收的,管理費可以單獨收。只要利率不超過36%就不算高利貸。”銀行收費確實應該有個標準,有的收一百有的收十元,要么一會收一會不收,沒有一個特定標準,就會造成管理混亂。
時代周報記者為此走訪了渣打銀行廣州花城支行,在記者咨詢現貸派產品時,一位客戶經理拿出了一份表格,詳細羅列了每個月的應還款項,并且表格上注明已包括每月管理費,對于記者質疑“為何在宣傳頁面和還款計算器上不體現管理費,是否存在誤導行銷”時,該經理承認:“從前也有客戶這樣問我,但是這是總部規定。”對于“每個月的管理費如此之高,會進行哪些方面的管理”的問題,該經理不予回答。而在記者詢問能否將管理費視為利率時,該經理則委婉表示:“對內不能這樣講。”
渣打銀行中國上海總部的一位高管在回復時代周報記者時解釋:“賬戶管理費是一種金融服務費用,比如為客戶專設800 24小時免費咨詢申請專線、免費開設還款專戶、安排每月還款提醒等。”該高管表示,渣打銀行在多個環節就管理費問題向客戶進行了解釋和說明,并通過法律文件獲得客戶的許可。“在合同條款及規章中就貸款管理費的收取標準進行了明確約定;在客戶填寫貸款申請時,要求客戶同步簽署客戶告知書,并在告知書中就貸款管理費的收取標準作了明確約定,在貸款發放后給客戶寄送的核準通知書及還款計劃書中進行了再次說明;在貸款發放后撥打的售后服務電話中就貸款管理費的收取情況進行了再次提醒;在渣打網站上相關網頁,亦明確提示相關管理費事宜。”
時代周報記者重新回到渣打銀行宣傳頁面鏈接的還款計算器時發現,下面還有一行容易被忽略的“友情提示”:“除上述每月應還貸款本息之外,您還應按月或一次性支付貸款管理費。”
外資行中國水土不服?
渣打銀行遭受質疑的產品,不止“現貸派”一款。此前,渣打銀行2.5年期10款結構性理財產品沒達預定收益,而龍騰亞洲為零;由于浮虧備受矚目的渣打銀行“金豬寶貝”理財產品最近又被曝“雙黃蛋”事件。專業人士稱,種種質疑或因渣打銀行等外資銀行在中國具有一定的不適應性,可能有些水土不服。
對此,渣打銀行上海總部有關負責人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在2007年末,渣打銀行推出了一系列以溫和看多新興市場股市為設計出發點的結構性理財產品。當時也考慮到了次貸危機可能存在擴散的隱憂,因此,將部分產品設計為“保本”產品,希望提供給風險承受能力較低的投資人,讓其在控制風險的基礎上保有獲得較高收益的可能。然而隨著2008年金融危機在全球范圍內全面爆發,當時發行的那些產品的表現也無可避免地受到連累。近期,當時發行的一些產品比較集中地到期,也造成了看起來近期到期的產品收益率較低的現象。
“一個投資產品的優劣,不應當單純從投資收益率的絕對值來判斷,需要結合整個資本市場的表現及其承擔的風險多少。”該負責人對時代周報記者分析,結合市場表現來看,即使經過了2009年3月以來大幅度的反彈,各個國家目前的股票市場與2007年末的高點相比仍相距甚遠。保本型理財產品幫助投資者在動蕩市場中規避本金損失風險,同時保留了假若投資者對市場走向的看法正確時可獲得的比較有吸引力的收益,當然萬一發生市場走向與投資者投資時的看法不一致的情況,也可能會令投資結果與預期產生一定程度的偏差。
“國家監管部門對外資銀行沒有任何歧視性政策。”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局研究員鄒平座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稱,外資銀行到中國來,特別像渣打等外資行對于提升本土銀行競爭力及產品多樣性是有好處的,也會減少銀行壟斷。尤其是在信貸產品上,渣打銀行一些保底業務對于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確實起到了很大的積極作用。
鄒平座表示,外資行與中國銀行需要互相學習,比如深圳發展銀行(000001.SZ)正在向渣打銀行學習如何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對于應收賬款遲收的難題,渣打銀行把應收賬款核定在一個限度內、以應收賬款余額核定貸款總量等方法,都值得國內銀行學習。
對于針對渣打銀行產品的質疑,鄒平座告訴時代周報記者:“2004年我國已放開利率管理,高風險有高收益,對于解決風險較大的信貸需求是有作用的。這些收費在沒有制定政策前只要客戶和銀行達成一致協議就可以,只要合同上標明就屬合理。”
但他同時表示,在市場中間業務剛剛開始的今天,監管還未被納入正軌渠道,在費用收取方面會逐漸規范,以后監管部門也會采取一定措施。
渣打銀行亞太新戰略
盡管多種銀行理財產品飽受質疑,但渣打銀行依然賺得盆滿缽滿—上半年利潤為31.2億美元,亞洲市場的表現好于西方市場,印度業務創造的利潤最多為6.24億美元,首次超過了香港業務。
渣打行政總裁冼博德8月5日暗示該行考慮將總部遷離倫敦。對此渣打銀行中國上海總部有關負責人對時代周報記者予以否認,“現階段沒有將渣打集團總部搬遷至亞洲的意向,倫敦是一個國際金融中心,與我們所在的亞洲、非洲和中東的網絡都保持著中立的關系。但集團很多高層管理人員都常駐亞洲。”
“亞洲是渣打銀行的關鍵市場之一,雖然全球經濟正在復蘇,在亞洲尤其明顯,但此次復蘇并不平均,甚至有點脆弱, 依然存在不少風險。”該負責人表示,“渣打銀行是一家在超過70個市場運營的國際銀行。在倫敦、印度和香港分別上市,總部位于倫敦,個人銀行與企業銀行的運營總部設于新加坡;我們在倫敦、迪拜和新加坡都有強大的運營中心。渣打銀行將繼續利用網絡優勢,特別是在大中華區、非洲、中東等地區的強勢。”
談起中國市場,該負責人稱,中國已經成為渣打集團重要的市場之一,2010年上半年,渣打在中國發展良好,已獲準全面辦理人民幣業務,并致力于擴展網絡,現在在中國已經有57個網點,并與中國農業銀行建立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補充了在中國的自然增長業務。“如果說渣打在中國發展的困難,就是在于高素質銀行人才的緊缺。渣打銀行將加大在人才培養方面的投入,積極培養發展本地金融人才。”
“今年渣打銀行發表了一個‘10-20-30’的發展目標。”該負責人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在2010年,預計在中國增聘20%的員工,在監管機構審核許可下,增加30%的網點。渣打寧波分行與呼和浩特分行也已經開業。
渣打銀行行政總裁冼博德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該行渴望在上海上市,匯豐銀行也一度盛傳要在中國的資本市場上市。鄒平座對此表示,外資行對中國經濟的把握相對清晰,他們看到中國市場的經濟需求比較大,因此進入市場的戰略也在逐步中國化。上市確實可以擴大本土化影響,也可以逐漸消除目前諸如人脈缺乏、適應性緩慢等弊端。渣打銀行、匯豐銀行等外資行還是真心想在中國上市的。
但另有知情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透露,渣打銀行和匯豐銀行等想要上市的心態不純,只是為了標榜自己的企業本土化。“他們投機的資本金并不缺,上市目的何在?”僅僅是上市,對外資銀行意義不大,如果想要積極推動做些實事的話,渣打和匯豐的上市計劃早就實現了。而現在對于外資行網點機構的限制還未完全解除,一年僅可設一家。
上述渣打銀行高層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一如渣打銀行在印度成功上市一樣,渣打集團決定在當地市場上市的意義對渣打而言遠遠不僅是籌資。“其對提高當地市場的認知度有著重要的品牌價值,同時也體現了我們對某個地區和國家的堅定承諾。”該高層人士表示,渣打集團一直在研究在中國上市的可能性,借此發展渣打在中國市場的業務和品牌。
8月6日,時代周報記者就本文向中國銀監會和廣東銀監局發送了采訪函,截至發稿為止無任何回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