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前,本報曾經刊發評論,“銀聯和VISA為何如此傲慢”,說的是兩大機構對于8月1日雙幣卡海外禁刷令導致的咨詢概不理會,態度十分傲慢。我們今天評論的對象仍是銀聯,這件事情,銀聯不僅傲慢,而且霸道。
近日,從全國多個地方傳來同一個消息,銀聯將大幅度提高保險公司的刷卡手續費,目前,各地保險公司交給銀聯的刷卡手續費高低不一,低的地方有0.8%。,高的地方如上海,大約是1.8%。,也有的地方采取定額每筆2元。最近,中國銀聯表示,將在全國范圍內,把這一收費標準統一提高到3%。。
面對保險公司和媒體的紛紛質疑,中國銀聯解釋說,“提價”說法是一種誤讀。從去年開始,銀聯就在醞釀對保險商戶刷卡收費進行規范,目的是為了改善目前手續費率參差不齊的狀況,手續費統一為3%。。今年開始陸續由各地區銀聯進行落實。
看看銀聯的解釋,“規范”、“改善”、“統一”、“落實”,看上去都是些冠冕堂皇的詞匯,可是,幾句官話,就把原本屬于客戶的巨大利益收入囊中,這種做法,哪里還有市場意識?哪里還有契約精神?銀聯和保險公司的關系,說到底,是最簡單的買賣關系。賣家要漲價,無可厚非,但是,得講道理,得講程序。
講道理,就是要把為什么漲價的道理說清楚。要漲價的理由可以很多,最要緊的一條,是要算賬。此次漲價,最多的地方漲了三倍有余,漲得最少的上海,也會漲60%。是什么樣的成本變化,讓銀聯一定要實施如此大幅度的漲價?這一點,銀聯應該說清楚。不算賬,一句“統一標準”是說服不了人的。因為統一的標準可以是就低,可以是就高,也可以來個加權平均的中位數,可是,憑什么要統一為一個前所未有的高標準呢?水電煤氣漲個百分之幾都要算賬,都要聽證。銀聯憑什么不說理由就直接“統一”呢?
講程序,就應該按照形成契約的市場過程,來推出新收費標準。銀聯的銀行卡手續費的制定到底采用什么樣的程序,沒人了解。但從客戶的角度來看,這個過程更像政府機構出臺文件的過程,而不是商業伙伴之間形成契約的過程。由于此次漲價面對的是保險公司,銀聯不管是和保險公司分別溝通,還是和保險公司集體談判,工作量都在可容忍的范圍之內,可是,銀聯對保險公司沒有談判,只有通知。在中國,保險公司都是大角色,面對這樣的對手,銀聯尚且如此,更不用說別的小角色了。回想起六年前轟動深圳的“銀商之爭”,商家叫板銀聯,最后的失敗,幾乎是不可逆轉的結局。
我們都知道,銀聯是壟斷企業,全稱是中國銀聯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公司的身份,表明了它是一個企業,是一個盈利性機構。在中國,具有壟斷地位的盈利機構不止銀聯一家,可是,沒有哪一家能夠霸道到銀聯的程度。比如說,成品油的價格會和國際油價聯動,比如說,公用事業價格上調要聽證。在這些領域,壟斷企業至少要穿上一件貌似公正的外衣,維持這個社會起碼的公平,也讓實力懸殊的談判對手擁有起碼的尊嚴。
現在,銀聯的漲價雖是定案,但仍未開始實施。霸道的銀聯會如何面對用戶、公眾和媒體的質疑,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