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金立新
9月2日晚,興業銀行發布公告稱,公司收到中國人民銀行《準予行政許可決定書》,同意公司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公開發行不超過100億元人民幣的次級債券。在今年上半年銀行發債已經告一段落后,興業銀行的發債是否意味著銀行發債將卷土重來?
事實上,上半年來銀行高度集中的發債是有其自身背景的。上半年我國新增人民幣貸款7.37萬億元,雖然在信貸增量中工、農、中、建、交五大國有商業銀行占據半壁江山,但股份制商業銀行信貸增量也很大。信貸巨增所導致的結果之一是銀行資本充足率的下降。剛剛公布完畢的上市銀行2009年半年報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工、中、建、交4大行和浦發、華夏、民生、招行、興業、中信、深發7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中,除深發展的資本充足率微升0.04個百分點外,其他各行資本充足率和核心資本充足率較年初普遍下滑,其中中信銀行和興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更較年初下滑了2個百分點以上。但是,在普遍下滑之中也有所不同,4大行的資本充足率最低的是中國銀行,但也保持在11.53%的較高水平。核心資本充足率則除交行8.81%低于9%以外,其余3家銀行均在9%以上。而7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差距明顯要大很多,資本充足率在10%以上的有3家,9%以下的也是3家。核心資本充足率在7%以上的則只有中信銀行和興業銀行。正因如此,銀行融資“補血”成為最緊迫的任務。
如此看來,商業銀行發行次級債的確有卷土重來的趨勢。實際情況是否如此呢?
銀行發債是否將卷土重來最直接的動能在于銀行對滿足資本充足率和核心資本充足率的需求,但更與宏觀的經濟形勢和金融政策有關。
今年上市公司半年報顯示,上市公司整體業績雖然同比下滑,但環比數據繼一季度增長后,二季度持續增長,環比增長幅度達到36.27%,盈利能力漸漸好轉。在此背景下,以利差為主要盈利來源的商業銀行擴大貸款規模的沖動是顯而易見的。而在政策層面,管理層顯然注意到了信貸高速增長下的隱憂。
日前,銀監會向各商業銀行下發的《關于完善商業銀行資本補充機制的通知》(征求意見稿),要求商業銀行在發行次級債務及混合資本債務等監管資本工具補充附屬資本時,主要商業銀行(含國開行、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銀行)核心資本充足率不低于7%,其他銀行核心資本充足率不得低于5%。目前對于這一政策,各商業銀行反應頗為強烈。
按照(征求意見稿)的規定,以今年半年報所披露的情況看,至少有6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因為核心資本充足率不足7%而沒有資格發行次級債務及混合資本債務。6家銀行中,招商銀行、民生銀行、深發展和浦發銀行已選定擴股融資來補充核心資本充足率。招商銀行計劃在A、H股市場配售股票,預計募集資金150億至180億元;民生銀行計劃年底之前H股上市融資,計劃籌資金額200億元人民幣左右;深發展則計劃以每股18.26元的價格,向平安人壽定向增發至少3.70億股但不超過5.85億股的新股,募資67億至107億元;浦發銀行則計劃在A股定向增發募資150億元。4家銀行中,除了浦發銀行因為核心資本充足率只有4,68%,將這一指標提升至7%有一定難度外,其他三家銀行如果融資順利,核心資本充足率將可以達到7%。但要完成在股市的籌資需要的先決條件是股市走好,以目前股票市場的形勢看,不確定因素很多。
此外,按照(征求意見稿)的規定,商業銀行次級債務及混合資本債務等監管資本工具原則上應面向非銀行機構發行,商業銀行投資購買單一銀行發行次級債務及混合資本債務等監管資本工具的額度不得超過自身核心資本的15%,投資購買所有銀行發行次級債務及混合資本債務等監管資本工具總額不得超過自身核心資本的20%。商業銀行在計算資本充足率時,應從計入附屬資本的次級債務及混合資本債務等監管資本工具中全額扣減本行持有其他銀行次級債務及混合資本債券等監管資本工具的額度。由于次級債在銀行間市場發行,非銀行金融機構在整體規模中所占有的份額較小,這無疑將加大銀行發行債券的難度。
此次興業銀行債券的發行應該說是搶到了一個好時機。但對于那些核心資本充足率尚不足7%的銀行,盡快通過其他途徑融資以提高核心資本充足率成為了一個更緊迫的任務。很顯然,各家銀行擴張的內在動力和需求是毋庸置疑的。下一步,銀行發債是卷土重來再掀高潮還是潤物細無聲,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政策對節奏的把握上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