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目前,華爾街的金融巨頭們還深陷在資金緊張的泥潭里,但中資銀行海外拓展的計劃已在悄然實施。
文/黃依凡
目前,華爾街的金融巨頭們還深陷在資金緊張的泥潭里,但中資銀行海外拓展的計劃已在悄然實施。工行、建行、招行等實力較強的中資銀行正忙于“揚帆出!薄中信銀行5月10日也對外宣布擬收購中信國金,掀起了一輪國內金融機構海外收購的小高潮。
風起云涌并購潮
2009年以來,中資銀行海外并購潮可謂是風起云涌。中信銀行5月11日發布公告稱,將以135.63億港幣現金收購中信國際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中信國金)70.32%的權益,由此中信銀行境外并購一事逐漸浮出水面。有專家分析,在國際金融市場繼續低迷的背景下,中信銀行以較低的并購成本實現了境外金融版圖的擴張,中信銀行由此加入國內銀行國際化的隊伍之中。
之后,中國建設銀行也于6月2日相繼宣布,中國建設銀行(倫敦)有限公司已于6月1日在英國倫敦金融新城開業。這是建行在歐洲設立的第一家全資子銀行,也是建行在歐洲的第二家經營性機構。建行董事長郭樹清曾經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除了在海外開設分支機構以外,也在考慮包括海外并購在內的其他的方式進行國際布局。
接踵而來的是,中國工商銀行與東亞銀行于6月4日聯合宣布,雙方已就加拿大東亞銀行及工商東亞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工商東亞”)股權買賣交易達成協議。
海外并購成功幾何?
西南財經大學敬經濟學博士高宇輝分析說, 中國金融業海外并購價值能否得到有效提升,要看以下幾點。
第一,戰略的科學性。首先,銀行業要對自身的實力和管理能力做出客觀的評估,不要去做超越能力和發展階段的事;其次,對向海外發展要有正確的認識,明晰通過向海外發展實現的目標,以及實現這樣的目標對銀行長遠發展的必要性、戰略意義等。
第二,對并購對象的整合能力。在過去若干年里,很多外資銀行之所以能夠通過并購迅速發展成為全球性大銀行,關鍵在于其自身擁有較強的整合及管理跨國機構的能力,有一批業務能力強、善于跨文化管理的國際營運人才。
第三,業務的互補性。海外并購的根本目的還是為了彌補銀行自身某些方面的短板,這些短板可能是國際化的管理經驗、目標市場份額、目標市場分支機構、提高特定市場投資收益等等。
第四,可持續發展能力。這取決于銀行對并購對象的正確評估,對目標市場的理解,對核心資源的控制能力,對經營中面臨的各種風險的管控能力等若干因素。
餡餅還是陷阱?
交通銀行高級宏觀經濟分析師仇高擎說:“中資銀行與被收購方的戰略契合程度,收購以后的業務整合能力,對方的模式和文化是否能進入自己的體系,這些問題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決,可能會引起‘消化不良的惡果’。過往因消化不良招致巨虧的并購案例比比皆是。”
中國現在收購海外企業的景象和80年日本收購美國企業有相似之處。前車之鑒給我們很多警示,希望國內的企業在行動之前,想想我們到底需要的是什么?
插排:中資銀行與被收購方的戰略契合程度,收購以后的業務整合能力,對方的模式和文化是否能進入自己的體系,這些問題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決,可能會引起‘消化不良的惡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