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國務院《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頒布后,“一行三會”先后出臺自貿區相關政策與管理辦法。特別是2013年12月2日,人民銀行公布《關于金融支持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意見》,勾勒出一幅自貿區金融改革路線圖。而在具體實踐操作層面,自貿區金融服務創新空間有多大、如何防范資本大舉流入風險等,則成為各界普遍關注的問題。為此,本刊編輯部約請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的從業者及專家撰寫文章,針對自貿區金融服務相關話題進行探討。
對外貿易是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和支柱。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自貿區)建設是我國的一項重大決策,其中心任務就是通過改革試點,促進貿易、投資的便利化。以自貿區建設為契機,通過金融創新有力支持我國對外貿易發展,是商業銀行履行社會責任的重大課題,也是實現自身業務發展的重要機遇。助力自貿區金融創新實踐,商業銀行貿易金融業務空間廣闊,大有可為。
自貿區建設對我國對外貿易發展戰略意義重大
受制于外部需求疲軟、人民幣升值以及勞動力成本升高帶來的產業外移及結構調整,我國對外貿易增速逐步放緩,貿易對經濟增長的帶動作用減弱。在國際貿易格局持續變化的大環境下,我國亟須通過改革,逐步適應國際規則變化、轉變貿易增長方式、提升貿易便利水平和增長活力。在現階段全力推進自貿區建設、深化貿易及投資便利化改革,對推動我國對外貿易發展,充分發揮貿易對經濟結構調整、產能過剩的調節作用,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設立自貿區是應對國際貿易格局變化的戰略選擇。近年來,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積極推進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系協定(TP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關系協定(TTIP)談判,制定符合發達國家利益的全球貿易新標準。目前,我國主要貿易合作伙伴均已參與有關談判,我國如游離在體制規則之外,必將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對國際貿易規則的話語權,面對新的貿易與投資壁壘,甚至面臨在國際貿易中再次邊緣化的風險。通過設立自貿區,我國可以在一個相對可控的范圍內,通過推進投資管理和服務業開放的試點改革,探索與國際規則接軌的發展機制,逐步形成應對國際貿易規則變化的緩沖區和示范區,從而有助于我國進一步提升應對TPP和TTIP的主動性,為未來融入國際貿易新機制,推進貿易發展積累經驗。
自貿區是我國推動貿易便利化的試驗場。國際貿易便利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影響到一個國家國際貿易的效率、質量和規模,而貿易便利化水平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貿易監管政策的簡化和完善、貿易企業活力和創造力的有效釋放。自貿區將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作為中心任務,以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作為制度保障,努力轉變政府職能,促進政府妥善處理好與市場、與社會的關系,力求減少行政管理成本。其中,減少對海關監管、資金流動、投資準入等事項的管制,將切實提升自貿區貿易的便利化水平,相關監管模式一旦成熟,可以很快向全國復制、推廣,成為提升全國貿易發展水平的助推器。
自貿區建設是我國助推人民幣國際化的新引擎。自貿區以金融創新和改革為抓手,試點推進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資本賬戶開放,一方面有利于擴大人民幣在貿易、投資、保險等領域的運用,加速人民幣對外流動;另一方面有利于企業更方便地運用人民幣資金進行各種支付清算、外匯兌換、投資保值等交易,為境外人民幣回流提供更加多樣化的運用渠道,最終形成“出、轉、回”相互促進、良性互動的人民幣資金循環。到2013年第三季度末,境外非居民人民幣存款達1.2萬億元,境外人民幣存量已經初具規模,自貿區試點政策無疑為人民幣更大規模的跨境使用和流轉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從而使人民幣國際化成為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的新驅動力。
自貿區將全面帶動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建設。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建設是借助上海獨特區位優勢、發揮龍頭作用帶領全國貿易發展的重要布局。上海建設國際貿易中心具備良好的自然條件與經濟基礎,但服務水平、管理能力與發展機制等軟實力與全球重要的貿易中心仍有較大差距。自貿區建設將有效突破上海國際貿易中心發展面臨的軟實力瓶頸,逐步形成上海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建設的聯動機制,以層次更高、功能更加完善的國際貿易平臺,帶動全國貿易的持續發展。
自貿區金融創新政策引領國際貿易發展方向
國務院《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頒布后,“一行三會”先后出臺自貿區相關政策與管理辦法,2013年12月2日,人民銀行公布《關于金融支持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進一步明確了自貿區的金融監管原則與方向。從發布的各項政策看,自貿區金融創新深度契合企業國際貿易發展的訴求,順應國際貿易發展的趨勢變化,為未來我國國際貿易發展引領了方向。
第一,探索投資便利化,以跨境投資帶動貿易規模提升與貿易方式轉變。自貿區在投資便利化上實現重要突破。根據《總體方案》,外商投資企業實施負面清單管理,對負面清單之外的領域,按照內外資一致的原則,將外商投資項目由核準制改為備案制;自貿區企業到境外投資開辦企業,實行以備案制為主的管理方式,對境外投資一般項目實行備案制,大大簡化了審批手續。同時,《意見》也明確跨境直接投資與前置核準脫鉤相關政策,簡化了跨境直接投資跨境收付、兌換業務流程。自貿區投資便利化程度的加深,有效契合了境外企業、國內“走出去”企業拓展投資領域、提高投資效率的需求,跨國企業入區投資與國內企業“走出去”的步伐有望加快,區內貿易方式從一般貨物貿易向轉口貿易、服務貿易的轉變也將提速,貿易活動將更加活躍,自貿區與境內外更高層次、更加廣泛、更大規模的投資及貿易活動空間將有效打開。
第二,建立自由貿易賬戶體系,資金跨境流動助推總部經濟。建立自由貿易賬戶體系是自貿區金融創新的一大亮點。根據《意見》,自貿區在堅持“一線完全放開,二線有效管住”原則的前提下,可通過分賬核算管理的方式,允許試驗區內居民開立居民自由貿易賬戶,非居民開立非居民自由貿易賬戶,上海地區金融機構設立試驗區分賬核算單元,從而構建起“三位一體”的自由貿易賬戶體系。自由貿易賬戶體系的建立,實質上在自貿區內形成了一個與境內其他市場有限滲透、與國際金融市場高度融通的區內金融市場體系。借助該體系,跨國公司可以更加便利地實現資金在境內、區內、境外機構間的靈活調撥與歸集,上海作為跨國公司集團總部的吸引力將進一步提升,有力助推總部經濟發展;貿易合同雙方也因為有更多的賬戶開立選擇,可以廣泛利用更加便捷、成本低廉的銀行跨境支付結算渠道,提高進出口貿易的效益與效率。
第三,提升跨境人民幣使用便利,推動人民幣結算向人民幣計價逐步過渡。自貿區跨境人民幣使用政策的突出特點是強調便利性。一是結算流程的便利性,除經常項目跨境人民幣結算外,直接投資項下跨境人民幣結算流程也將進一步簡化;二是資金歸集便利性,允許企業在商業銀行開立集團內雙向人民幣資金池,開展經常項下集中收付業務;三是渠道的便利性,允許商業銀行與第三方支付機構合作,提供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項下的跨境電子商務;四是融資的便利性,允許區內金融機構和企業在一定使用條件下從境外借用人民幣。人民幣跨境使用便利性的提升,將增強企業和金融機構的人民幣跨境使用意愿,擴大人民幣結算的業務規模。同時,通過資金池資金歸集與區內企業境外借款,既打通了人民幣回流的渠道,又豐富了人民幣跨境使用的功能。更為關鍵的是,以人民幣計價的跨境金融產品將越來越多,人民幣的國際地位和我國企業在國際貿易中的話語權將不斷提升。
第四,打造大宗商品貿易平臺,大宗商品貿易及相關的服務貿易前景廣闊。大宗商品平臺建設也是自貿區金融創新的重點。一方面,大宗商品交易平臺建設正在有序推進:《總體方案》提出允許金融市場在試驗區內建立面向國際的交易平臺,擴大完善期貨保稅交割試點,拓展倉單質押融資等功能;《意見》提出探索在區內開展國際金融資產交易;上海期貨交易所已于2013年11月22日設立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承擔推進國際原油期貨平臺籌建工作。另一方面,自貿區也出臺了持艙單貨物直接入區、進境檢疫放寬檢驗、貨物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間跨區便捷流動等便利大宗商品貿易開展的海關監管政策。自貿區大宗商品交易平臺的搭建與貨物監管政策的便利化,將有助于上海建設面向國際的多層次大宗商品交易市場,并擴大人民幣在國際大宗商品交易中的使用范圍。
商業銀行貿易金融業務大有可為
貿易金融是商業銀行支持貿易發展最主要的工具和渠道。相比其他對公銀行業務,貿易金融直接服務于企業國際貿易活動,與國際接軌的程度更高、產品組合創新的靈活性與空間更大、具備自償性因而業務風險更低,更加能夠適應并充分運用自貿區推動開放、鼓勵金融創新的監管政策空間,幫助商業銀行在促進自貿區貿易投資便利化的同時,實現自身業務發展。特別是海內外一體化貿易金融、跨境人民幣、大宗商品融資、供應鏈金融、全球現金管理等綜合性貿易金融業務,在自貿區將大有可為。
海內外一體化貿易金融——更廣闊的企業跨境金融服務平臺。自貿區自由貿易賬戶體系的建立,使自貿區與境外完全打通、境內有限滲透,為商業銀行提供了自貿區、境內區外、境外三個市場平臺。允許區內機構從境外借入人民幣、自由貿易賬戶有條件自由兌換等政策的出臺,進一步拓寬了海內外一體化貿易金融合作的創新空間與客戶渠道。商業銀行可以更加充分地利用三個市場資源,加強與聯行、代理行的合作,有效克服境內資金與融資規模瓶頸,為企業提供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更有效規避匯率風險的結算、表內外融資、避險保值、資金管理、財富管理與增值等方面的一體化綜合服務,從而為區內外企業搭建內外貿聯動發展的跨境金融服務平臺。
跨境人民幣業務——人民幣國際化的主渠道。使用人民幣進行跨境結算可以幫助企業防范匯率風險,鎖定財務成本,降低進出口交易成本、提升效率、豐富資金跨國調配的選擇,越來越受到企業的青睞。自貿區跨境人民幣便利化政策的出臺,將提升自貿區企業辦理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的積極性,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驅動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未來,商業銀行在海外人民幣資金跨境融資、跨境電子商務結算、“直接投資”項下跨境結算簡化服務、個人跨境投資、人民幣熊貓債發行等業務領域創新和發展的空間廣闊,跨境人民幣業務作為人民幣國際化主渠道的作用將進一步強化。
大宗商品融資綜合服務——大宗商品貿易的金融管家。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成立和原油期貨上市將有效帶動上海地區大宗商品貿易的發展,并帶動貿易商旺盛的資金周轉、套期保值需求。商業銀行可以通過質押期貨交易所標準倉單,為貿易商提供短期貿易融資和期貨保值業務組合產品;還可以針對以交易中心為紐帶的大宗商品客戶群,為交易中心、會員及交易商提供包含賬戶管理、資金結算、保證金存管、托管、理財等在內的商業銀行、投資銀行一體化綜合服務方案。
供應鏈金融——釋放總部經濟的增長活力。一系列支持自貿區發展總部經濟和新型貿易的政策措施出臺,必將加快試驗區跨國公司總部或財務中心聚集,并相應帶動以跨國企業為核心的供應鏈上下游中小企業和各類服務業的集中,形成大量基于供應鏈條的中小企業應收、應付融資需求。供應鏈金融可以通過對全鏈條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有效匹配與控制,應用應收、應付類的集成式銀行融資產品,整體降低核心企業與上下游企業的資金運作成本,從而有效釋放自貿區總部經濟的增長活力。
現金管理——集團企業資金高效運營的有效工具。現金管理是商業銀行通過為集團客戶構建科學有效的賬戶管理體系來提供的一站式收付款、流動性管理及投融資服務,可以有效提升集團企業的資金運營管理效率。現金管理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商業銀行貿易金融服務,但與貿易金融業務的關系日趨緊密。匯豐、渣打等國際一流銀行已將貿易金融業務與現金管理高度整合,建立用于服務跨國公司國際貿易活動的全球交易銀行業務;在國內,集團企業境內總部利用人民幣現金池開展的境外放款業務也已經納入人民銀行的跨境人民幣結算統計,成為跨境人民幣業務的一部分。自貿區進一步放寬了商業銀行建立集團客戶本外幣資金池的政策限制,集團企業通過在自貿區設立財務總部、以現金池方式實現本外幣資金集中管理和高效運作的需求將更加迫切,商業銀行現金管理服務將因此面臨更大的發展空間。
全面提升商業銀行自貿區業務的經營管理一體化水平
商業銀行參與自貿區金融創新、大力發展貿易金融業務涉及大量的政策調整、產品優化、制度創新、信息系統完善工作,遠不是商業銀行在上海地區或自貿區設置的一兩家分支機構或者單獨一兩個產品條線能夠實現的。商業銀行必須舉全行之力,全面提升業務經營管理的一體化水平,逐步形成可在其他地區復制、推廣的貿易金融業務模式。
產品創新研發一體化。自貿區金融環境復雜多樣,單一功能的銀行產品很難有效滿足客戶差異化的需求,必須加強貿易金融產品組合研發。一是加強不同貿易金融產品之間的功能搭配和嫁接,尤其要特別重視現金管理業務與供應鏈金融、跨境人民幣等業務的組合研發,將現金管理業務作為貿易金融產品與客戶財務體系準確對接的橋梁和紐帶。二是加強貿易金融業務與金融機構業務的組合研發,充分利用自貿區同業業務資源。三是加強貿易金融業務與商業銀行投資銀行、券商、保險公司、金融租賃公司等不同業務平臺的聯動,努力為客戶提供多元化的綜合服務方案。
客戶營銷拓展一體化。一是自貿區分支機構要做好區內客戶的營銷拓展,把握客戶需求,并有針對性地配套產品。二是境內其他地區分支機構要與自貿區分行密切配合,了解在自貿區注冊、在自貿區外開展實際經營活動的企業客戶業務需求,加強客戶拓展。三是商業銀行總行要建立與集團總部或地區總部設在上海的跨國公司及大型集團企業的聯動營銷機制,通過總分行聯動營銷、海內外機構一體化營銷,全面掌握集團企業的自貿區相關業務需求,提供全面綜合性的產品服務方案。
資產負債管理一體化。《意見》明確自貿區業務計入其法人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核算,流動性管理以自求平衡為原則,同時允許自貿區金融機構有條件地在境內境外市場籌措資金。在自貿區資產負債業務規模有望逐步放大的情況下,商業銀行要不斷提高資產負債的一體化管理能力,從集團層面做好自貿區業務規模、資金的合理擺布,妥善處理好自貿區與其他地區的資源配置關系,確保自貿區相關業務的持續發展。
風險內控管理一體化。隨著自貿區改革深入,客戶信用風險、利率匯率風險、合規風險、法律風險、流動性風險等各類銀行經營風險將進一步顯現。商業銀行要盡快建立更為完善的自貿區風險內控模式與管理方案,不斷增強自貿區與境外、境內區外業務風險的聯動防控能力,創建具有自貿區特色、可復制、可推廣的“自貿區風險管理新模式”。
信息平臺建設一體化。信息科技是商業銀行未來業務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商業銀行在建設自貿區分賬管理系統的同時,要做好與現有業務系統的對接和同步更新,特別要重點做好電子銀行渠道、現金管理系統平臺的功能完善工作,使系統功能有效滿足監管和客戶的需求。■
作者系中國銀行副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