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報訊(記者 孟凡霞)面對互聯網金融的步步緊逼,傳統金融業的大佬似乎已經沉不住氣。原工商銀行行長楊凱生日前撰文表示,當前的互聯網金融,在提高社會資金運用效率的同時也積累著信用風險,需要重視互聯網金融的外部監管和行業自律,不能聽任其不受約束地野蠻生長。
安全問題是楊凱生預警互聯網金融的主要理由,他表示,“在我們大家充分肯定互聯網金融便捷性的同時,是否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安全性——這一任何金融交易行為須臾不可或缺的基本原則”。例如某些第三方支付機構在用戶注冊時只需用戶輸入證件信息、銀行卡號和支付機構的賬戶密碼,這種做法難以核實客戶的真實身份,其安全性比銀行降低了幾個層級,支付過程中必須遵循的反洗錢法規難以有效落實。現在越來越多的P2P機構都一肩挑著籌資、資金中介和擔保職能,但由于缺乏對其資金來源的監控,又沒有對P2P機構放貸行為的資本約束,風險是不言而喻的。
楊凱生警示說,相對于傳統金融消費者,互聯網覆蓋面更廣,互聯網金融消費者的組成結構更復雜、數量更龐大,一旦發生風險對經濟社會穩定的沖擊力更強,完善對網絡金融的監管法規和監管機制,防止監管套利,以切實加強對各類網絡金融業務的風險防控已是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