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荒”事件的爆發;“唱衰中國”論調的不斷加強;“金十條”的出臺;互聯網金融的高調來襲……中國的傳統銀行業似乎面對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近日,在與新浪財經的獨家對話中,民生銀行董事長董文標詳細介紹了民生銀行的戰略轉型,并給出了對中國銀行業的預期。
文/新浪財經 鞠碩碩 權靜
近日,在與新浪財經的獨家對話中,民生銀行董事長董文標詳細介紹了民生銀行的成立至今經歷過的戰略轉型,并給出了對中國銀行業的預期。
對董文標來說,民生銀行的成功是找到了自己的商業模式和建立了自己的核心理念。在他看來,民生銀行不可能總跟在大銀行后面學;民生銀行的出路,不是為了存款而存款,也不是為了貸款而貸款。而是從細節做出改變,走有自己特色的轉型道路。
很多專家判斷,經營小商戶的業務風險大,成本高。董文標是這樣回應的:“只要有完美的商業模式,有自己的核心理念,風險大、成本高,就都不是問題。小商戶尤其是小微企業更加誠信,我們5年來走過的路證明這一點是千真萬確的。”
做更專業的銀行
作為首家由非公有制企業入股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民生銀行成立至今已經走過了17個年頭。17年里,民生銀行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
董文標把它們稱為“民生銀行原始版”,“民生銀行1.0版”和“民生銀行2.0版”。
第一個階段,從1996年創立到2000年,民生銀行憑借著僅有的13.8億元資本金,艱難地發展著。
第二個階段,在2000年至2006年期間,民生銀行提出了超常規的發展思路,經歷了高速發展。
2007年以后,民生銀行進入了第三個階段,開始考慮轉型的問題。轉型的第一個步驟,就是建立事業部制度。也就是把大的公司業務集中在總行進行管理,建立專業化團隊。
改革方案一經提出,就在銀行內部和外部引發了激烈的爭論。董文標坦言:“在民生銀行內部有70%的人都反對,包括董事會。因為這不僅是制度的改革,更是利益的調整。”
他補充道:“2007年的轉型,是一個突破口,民生銀行走得非常好,非常成功。也是同業中目前大家比較羨慕的,沒有太多爭論,都認為民生銀行這一步是走對的。當然這個過程是非常困難的,它動了很多群體的利益,尤其是內部群體的利益,同時它打破了中國傳統銀行的格局。”
在改革過程中,民生銀行在股市表現不佳。改革結束之后,民生銀行的行情走高。在董文標看來,這正好說明了投資者對改革成果的認可。
瞄準小商戶的分行戰略
“強力聚焦兩小”如今是民生銀行重要的戰略定位之一。
第一“小”指的是“小微金融”,是貸款500萬以下的小企業,小商戶。
很多社會學家和銀行家認為中小企業貸款是“成本高,風險大”的業務,但董文標有自己的看法:“大家沒有很好的研究這種商業模式,如果建立起自己的商業模式,樹立起自己的核心理念,就不會存在風險大、成本高這樣一個問題。”
董文標向新浪財經解釋了“小微金融”的四大商業特點。
第一,“大數定律”:一百單的業務,允許有兩到三單違約。
第二,“價格覆蓋風險”:針對風險高的企業,價格也比較高,風險低的企業,價格就相對低。
第三,“批量化處理”:根據工商、稅務的記錄,對同一商圈的商戶進行分類,對每一類有不同的貸款政策。
第四,“專業化”:不同的支行有不同的分工。有的支行只做家具,有的分行只做服裝,有的只做海產品,從而達到通過專業化控制風險的目的。
在董文標“小微金融”戰略的指導下,2008年上半年至今,民生銀行服務140萬家小商戶,累計貸款11000億,不良貸款非常少。尤其是長三角地區,不良貸款只有0.54%。
董文標口中的第二“小”指的是“小區金融”,主要概念是與地方政府聯手打造的1.5平方公里到2平方公里的現代金融生活圈,以方便民眾生活。
在小區范圍內,民生的銀行卡可以給持卡人帶來實在的好處。“民生銀行跟區域內的商戶和政府簽訂合約,拿著民生的卡,原來洗車要30塊,現在可能20塊;停車從前要5塊,現在可能是3塊;理發從前要50塊,現在可能只要40塊……”董文標舉了這樣幾個例子。
抓住機遇是成功關鍵
在2000年到2006年,民生銀行計劃做超常規發展的時候,董文標就受到了很多的質疑。當時的董文標意識到,在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情況下,銀行不能放棄這個機會,一定要抓住這樣一個好的歷史機遇加速發展自己。
董文標選擇是正確的。民生銀行抓住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機遇,經歷了快速發展期。 2007年,董文標提出事業部改革的時候,又在銀行內部和外部引發了激烈的爭論。
董文標坦言:“在民生銀行內部有70%的人都反對,包括董事會。因為這不僅是制度的改革,更是利益的調整。”
他說:“當時推出這項改革,在同業,在媒體,包括投資人,也包括我們董事會,大家的看法非常多,但是我堅信民生銀行有這樣一個強大的積累,從2000年到2007年,我們有能力,也有充分的財富準備和經驗準備,推2.0版的民生銀行應該是沒問題的。所以,頂住壓力,搞事業部!”
董文標這樣解釋事業部的意義:“比如說我建立能源金融事業部,主要是做能源,但能源有很多種類,究竟選擇哪一點去做,同時還要切合我們自身的實際,所以選準這一點、這一塊,然后建立起自己的商業模式,建立起自己的專業團隊,打造這樣一個王國。”
事實證明董文標的選擇又一次成功。民生銀行通過專業化,向客戶提供了符合其需求的優質服務。
加強科技創新的現代商業銀行
按照董文標“小區金融”的戰略理念,民生銀行將來要開設上萬家金融超市,有著強大的優勢。
董文標向新浪財經的記者解釋了金融智能超市的理念。“拿著卡到門口一站,自動門就開了,里面有一個兩平方米的高清屏,前面有一個非常簡單的平臺。買產品,買保險,買機票,買報紙都可以通過平臺來實現。”
在金融超市的基礎上,民生銀行還將提供大量的增值服務。比如持卡買漢堡的折扣,買牛奶的折扣,甚至出國旅游或者醫院掛號都有相應的折扣。 “打造1.5公里的現代生活圈,為老百姓提供最完美的生活服務,在這個過程中間,商業機構考慮的是賺錢,所以有很大的合作與發展空間。”董文標拋出了這樣的觀點。
民生銀行在構建現代生活圈的同時,并沒有忘記推出新的銀行系統。不久前,民生銀行宣布經過了7年研發,新一代銀行系統成功上線。董文標對這個系統給予了很高評價:“這套系統上線以后,現在運行非常正常,并且非常強大,它會為民生銀行未來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奠定一個非常強大的基礎。”
前不久,阿里巴巴[微博]推出了余額寶服務。通過余額寶,用戶既可以得到收益,還可以隨時消費和轉出,甚至在支付寶[微博]網站內就能購買基金等理財產品。有人說,這是互聯網金融顛覆傳統銀行業的一個開始。
董文標認為現在談互聯網金融顛覆傳統銀行還為時過早。在他看來,銀行經營的是特殊產品,是貨幣。而馬云[微博]的企業經營的是傳統產品,也就是商品。概念不同,所對應的制度也不一樣。
轉型是中國銀行業的未來
董文標非常肯定未來中國銀行業的競爭會越來越慘烈。“如果沒有抓住機遇加速轉型調整,就存款而存款,就貸款而貸款,就銀行而銀行,銀行的生存都會遇到問題。”
未來三五年,在中國市場經濟深化,利率市場化加速推進之后,中國銀行界將出現兼并和收購的浪潮。“沒有完美的商業模式,有很多銀行不再做了,因為不賺錢。所以就被別的銀行兼并了。”董文標如是說。
在董文標看來,中國銀行業的出路在于民營化和市場化。他認為,銀行如果不具備市場化的概念,那它就是一個機關,更別提深化市場經濟了,甚至中國的市場經濟改革也會出現嚴重的問題。
關于中國銀行業的未來。董文標向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農商行提出了三條不同的建議。
董文標針對國有銀行的建議是政府減持一部分股份,將股份賣給一些大的民營公司。他認為政府把這些錢拿來以后可以用于解決一些社會問題,比如養老保險的問題、醫療保險的問題、補充醫療保險的問題等。
對于股份制銀行,董文標建議現有的12家股份制銀行加速推進民營化改革。在他看來,民生銀行雖然是一家比較純的股份制商業銀行,但有很多股份制商業銀行還是政府和國有企業控股。“讓這些銀行,比重只占中國金融業的20%多一點,拿出2/3搞民營化,有什么不好?”
按照董文標的判斷,改革的突破口還是加速城商行和農商行的民營化。他告訴新浪財經:“地方政府搞銀行好像沒有太多成功的案例。所以,應該在當地選擇最好最優秀的民營企業家,政府把股權賣給那些優秀的納稅比較多的民營企業,然后讓它建立起完善的董事會,然后按市場規律去運作,政府既能減輕很大的負擔,又能減少很多麻煩,還可以收稅,意義非常之大。”
他預見到改革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困難,比如有些地方政府可能不愿意把股權拿出來。“他們認為那個挺賺錢的,其實那個是小錢。只有加速推進市場化進程,市場要素才會增多,市場經濟才會深化,中國經濟才能健康的發展。”董文標這樣解釋。
對中國經濟依然樂觀
最近一段時間,實體經濟暴露出一些風險,銀行業是否也暴露出了風險和危機?面對新浪財經的提問,董文標分享了他認為中國銀行業依然穩健的幾個原因。
第一:存款銀行沒有改變。美國、歐洲一些銀行,在60、70或者80年代,就放棄了存款,后來遇到了危機。現在中國各家銀行都在拉存款、拉貸款,中國銀行業相對比較審慎,所以也不會遇到像美國、歐洲那種銀行危機。
第二:央行的準備金政策比較審慎。為了防止商業銀行的杠桿能量,央行就給打八折,100塊錢存款,20塊中央銀行拿走做準備金。在全世界,中國的存款準備金率可能是最高的。
這也是為什么董文標沒有為前不久的“錢荒”發愁。他對新浪財經分析:“民生銀行在中央銀行就有4000多億的準備金。前一段有的地方‘錢荒’,這是銀行之間資金融通出現的技術方面的問題,實際上不存在錢荒的問題。”
董文標看來,正是中國銀行業重視存款的傳統和當局的監管措施,使中國的銀行永遠不會犯西方銀行“沒有存款,完全靠發債”的錯誤,也就不會陷入西方的銀行危機。
面對最近的中國銀行業局勢,董文標的結論是:“對中國經濟的未來,我們大家要充滿信心,不要去唱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