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銀行 > 第三屆中國產業安全論壇 > 正文
新浪財經訊11月28日上午9:00,由北京交通大學主辦、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和中國產業安全投資基金協辦的“第三屆中國產業安全論壇”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本屆論壇主題為“關注金融產業安全 共促國家經濟發展”。以下為中國銀行業協會專職副會長楊再平主旨講話。
一、 我國銀行業目前是足夠安全的
我理解的銀行業安全是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運營安全,資產質量、資本充足率、盈利能
力是重要衡量指標;另一方面是控制安全,即控制權是否在我。這兩者相互關聯。比如,盡管控制權在我,但資產質量、資本充足率、盈利能力一塌糊涂,就不安全,其控制權也將喪失。資產質量、資本充足率、盈利能力好,但控制權不在我,這當然也不安全。
目前,我國銀行控制安全不是問題,大可放心。外資銀行資產占比2%,參股中資銀行也有單個機構20%和幾家機構25%的限制。運營安全也不是問題。可以負責任地說,我國銀行業目前是足夠安全的。一是銀行業總資產到9月底75萬多億,其中主要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降到1.6%,6年前不良率還高達20%多;二是資本充足率整體達到10%以上,還有不良資產撥備接近150%;三是去年的稅后利潤接近6000億,今年繼續保持增長。把幾個數字連起來就是:我們現有不良資產大概5000多億,撥備8000多億,資本金3萬多億,加上去年稅后利潤是近6000億,這不是足夠安全嗎?
全球銀行2008年按稅后利潤排名,前10名中我國就有4家銀行,分別是工行、建行居一、二,中行第四,農行第八。最近按市值排名,工、建、中居前三,交行十一,招行十六。上一次亞洲金融危機期間,我國主要銀行被認為“技術上已經死亡”,被稱為“亞洲最差的銀行”,這次卻讓世人刮目相看。
二、我國銀行業應該居安思危
但昨天安全不等于今天安全,今天安全不等于明天安全。我國銀行業應該居安思危。
首先,我國銀行業幸免于此次危機另有原因。一是中國經濟的長期持續高速增長和優越的政策環境為中國銀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二是中國政府在亞洲金融危機后對中國銀行業實施一系列果斷的、正確的改革措施,包括不良資產的剝離、資本的注入、戰投的引進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三是中國的審慎監管的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明顯的提升,特別是本世紀以來,監管當局積極采取逆經濟周期的監管措施,推進跨業監管和跨境監管,保持信貸市場和資本市場的適當隔離,堅持金融創新與創新監管并行不悖,創造了逐步成熟的、良好的監管環境;四是中國銀行業涉足國際金融市場,尤其是復雜的金融衍生品市場和結構化產品市場不深,中國的資本市場的開放和外匯管理體制改革還在穩步推進,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防火墻的作用,換句話說,中國的銀行還沒有犯大錯的"機會",幸運地躲過了危機的直接沖擊。
其次,我國銀行業與國際先進銀行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一是產品創新方面還需奮力追趕。國內銀行還沒有完全樹立客戶中心的理念,客戶細分和產品創新還有很大的空間,產品低端化、同質化一直是我們的軟肋。二是產品定價能力還有待提高,復雜產品定價權還做不到自我掌控。隨著利率市場化、匯率市場化和產品復雜化的發展,以及國內客戶逐步增加的跨境復雜產品交易的需求,定價權越來越重要。目前國內銀行與國際先進銀行在產品開發、定價和交易方面還大大處于劣勢。三是風險管理還需向國際先進銀行看齊。我國商業銀行還沒有完全建立全面風險管理的能力和框架,在風險管理方法上更多使用的是定性分析,風險管理的數據積累和挖掘還處于起步階段,風險管理受外界因素干擾較多,獨立性還有待加強。四是公司治理還需不斷完善。雖然國內銀行股份制改造后,董事會、監事會、股東大會等各組織架構都已經搭建起來,但仍處于"形似"向"神似"的發展過程中,與改革目標還存在較大的距離。在這次調查報告中,大多數受訪的銀行家們也認為"所在銀行的公司治理現狀與心目中的理想狀況存在差距"。五是IT系統建設還要不斷努力。近些年來,我國商業銀行IT系統實現了數據大集中、核心系統的開發和流程改造等,成績是顯著的。但系統的規劃、開發和建設還不是很完善,各個銀行之間發展也不是很平衡,系統集成性、數據共享性和及時性還達不到先進銀行標準。正如大多數接受訪問的銀行家們所表達的,要與國際先進銀行比肩,要適應不斷成熟變化的市場需求,要使自身特色業務獨占鰲頭,就必須有應變能力的、安全的、強大的IT技術與系統作支撐。
第三,歐美銀行業一旦完成“大修”,很可能形成新的競爭優勢。比如,在今年9月10日的全球銀行市值排行榜上,中國仍有3家銀行,令人意外的是美國大銀行排名提高,美國銀行由3家增至5家。且排名均有所上升。摩根大通由去年的第六位升至第四位,美國銀行由第八位升至第五位,花旗銀行排名依然為第九位,而富國銀行和高盛銀行則擠進了前十。
美國銀行的表現與美國政府的扶持不無關系。美國政府對各大銀行注資高達4350億美元。進入今年9月10日十大銀行排行榜的5家美國銀行均接受了政府注資,其中僅花旗銀行就接受了450億美元援助。
第四,國際國內實體經濟處于微妙時期,有兩個風險伏筆:一是經濟復蘇跡象初露但衰退因素猶存,利空似未出盡,接續政府刺激的民間或市場力量不足,后勁不足,倘若經濟不能強勁復蘇,甚或再次下滑,其對銀行業資產質量的影響可想而知;二是一攬子刺激政策如過度過時,勢必引發新一輪泡沫及通脹,甚至新一輪危機,這也會再次傷及銀行業。目前國際國內都在犯難:是繼續保持甚至加大刺激政策力度,還是退出,不退出不行,退出過早也不行,何時退出,非常難以決策,可謂舉棋不定。這對于銀行業也是一個隱憂。
第五,去年11月份以來,中國銀行業逆周期支持經濟增長,投入了天量信貸,到今年9月末,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39.04萬億元,同比增長34.16%,這同時當然也意味著天量信貸風險暴露。此可謂信貸風險一大伏筆。
第六,風險內控機制仍不健全,尤其操作風險問題也比較突出。近年來部分銀行相繼發生了一些違規操作和重大的操作風險案件。目前來看,無論是大型銀行,還是中小銀行,無論是經濟發達地區,還是經濟欠發達地區,內控是銀行風險管理中的一個短板。
第七,公司治理仍形似而神不似。比如,產權虛置或所有者缺位的問題依然存在,政銀分離不徹底,股東、董事、董事長、行長角色定位不清,委托代理鏈過長,激勵約束機制扭曲等問題始終困擾著我國商業銀行公司治理。
第八,利差收窄將壓縮銀行利潤空間。過去幾年以來,銀行利差在逐步縮小,目前,我國銀行的利差還保持在2%-3%的較高水平,長期來看這個水平也是比較高的,競爭激烈的國際銀行利差要遠遠低于這一水平。這勢必壓縮我國銀行業的利潤空間。
第九,脫媒趨勢將壓迫銀行業生存空間。2008年我國A股IPO金額是1034.48億,同
期銀行新增貸款42382億,銀行仍然占支配地位;截至2008年底,證券業的總資產約1.2萬億,保險業總資產3.3萬億,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為62.4億,占全部金融機構總資產的比重超過93%以上。截至2009年7月底,在所有企業的融資當中,銀行貸款約占70%,直接融資占30%,而中小企業從銀行的融資則占到98%左右,直接融資不到2%,更是嚴重偏低。上市公司總市值占2008年GDP比例約95.4%,與美國的193.7%、其他經濟體平均130%相比偏低。盡管這次國際金融危機資本市場首當其沖,但在我國大力發展資本市場及直接融資仍是大勢所趨,脫媒比重亦將擴大,如此則銀行業生存空間將受到壓迫。
三、堅持科學發展才能謀求我國銀行業長治久安
居安思危,對各種隱患風險點有了清醒認識,還有防患于未然,謀求長治久安。只有堅持科學發展,才能謀求我國銀行業長治久安。我理解的科學發展觀,就是要認識并遵循發展的客觀規律。銀行業科學發展,就是要認識并遵循銀行業發展客觀規律。認識銀行業發展客觀規律是前提。比如,銀行業是一個高風險行業、準公共行業、深度組織行業、易內部人控制行業、壟斷競爭行業、非完全市場有效行業、外部監管依賴行業,都是規律性的。從這些規律出發,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銀行業科學發展面臨的主要課題:
一是把握信貸投放。我們現在的經濟需要銀行業來支持,我們稱其為“雪中送炭”,“逆周期支持經濟增長”。但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講,風險暴露與支持經濟增長是成正比的,支持越多,風險暴露越多,如何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我認為,今后信貸政策應注重五個調整,即:從阻止或扭轉經濟急轉直下到進一步助推經濟進入穩定、持續中高速的增長;在支持經濟總量企穩的同時更注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或者優化;更多支持依托內需、依托消費、依托農村、依托中西部、依托中小企業的經濟增長;從支持經濟短期增長和結構調整到長遠可持續增長及質量提高;從單純支持經濟增長到支持經濟增長方式轉變。
二是逆周期防范經濟風險。逆周期就是宏觀審慎與微觀審慎,就是“以豐補歉”,在好年景預估未來風險,提前準備,比如資本充足率應高于8%,不良撥備150%,等等。
三是改進服務贏得客戶信賴支持。只有服務好了,贏得客戶信賴支持,才能確保銀行安全。
四是要健全風險內控機制,以將不安全因素解決在內部、解決在萌芽狀態。
五是要完善公司治理,使之形似到神似。要著力完善銀行公司治理結構,在更大范圍、更高層次上推進銀行業各項改革,進一步完善和發揮董事會的職能,提高銀行戰略決策的能力和水平;要充分利用各專業委員會和獨立董事的作用,使董事會決策更加科學、有效;要建立專業化的經營管理團隊,建立符合現代銀行管理制度的高級管理人員選聘機制,建立相應的問責制、業績評估機制和激勵約束機制。
六是全方位強化金融監管。危機以來不滿一年時間,20國首腦召開了三次峰會,討論的主題都是金融監管,美歐日五經濟體先后出臺了金融監管改革方案,最重要的信號就是全方位強化金融監管,“無縫隙”、“無盲區”的監管。惟有如此,才能增強金融安全。
七是繼續堅持改革開放。改革開放和銀行業的安全之間必須有一個平衡,不改革開放,與外部世界完全隔絕,就不可能安全。只有繼續改革開放,我們的銀行業才會不斷改進,做到我說的運營與控制兩方面安全,才能長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