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3月17日電(金融頻道張明燕)今年以來,里外貸、紅嶺創投等P2P平臺接連出事,近日傳聞陸金所身陷2.5億壞賬,互聯網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再度引起業界關注。有業內人士指出防止P2P跑路必須要打破剛性兌付,并且呼吁監管措施盡快落地,專家認為在P2P資金托管方面,銀行更為安全。
周小川:互聯網金融監管新政策正在起草
目前,P2P行業仍處于“無準入門檻、無行業標準、無監管機構”的“三無”狀態,制度和監管存在缺失。行業對監管的呼聲日漸高漲,央行[微博]和銀監會對于P2P行業監管規則的研究也在加速推進,互聯網金融野蠻生長的局勢有望得到有效控制,業界稱今年將成“互聯網監管元年”。
今年年初,中國銀監會新設普惠金融部,P2P行業將受其監管,但互聯網金融監管細則尚未出臺。對此,3月12日,周小川透露,一項針對互聯網金融的新政策正在起草討論中,將會很快出臺,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政策,也會根據發展情況逐步制定。
互聯網金融體量大、業態多,如何監管也是一個大難題。央行支付結算司副司長樊爽文認為,互聯網金融有網絡支付、股權眾籌、P2P等不同的業態,監管方法和重點可能會有所不同。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賀強分析,互聯網金融的監管應該摒棄“一刀切”的思路,實行分級監管。金融機構自身的風險控制能力以及風險承受能力也應當作為監管幅度調整的重要參考,進而避免過于從風險控制角度追求“抓大放小”,忽視了從行業發展角度“扶優限劣”的作用。
監管措施一旦出臺,必將對行業帶來很大影響。宜信宜人貸總經理方以涵此前對中新網金融頻道表示,監管會促使不規范的公司被淘汰,促使行業朝著陽光與透明的方向發展,或導致一些公司主動關門或倒閉。在這種情況下,風險控制和獲取客戶的能力,尤其是風險控制能力是公司能否存活下去的關鍵。
被傳身陷2.5億壞賬 陸金所:事件已進入司法程序
監管措施不到位,互聯網金融行業亂象橫生,尤其P2P平臺跑路、壞賬等現象已屢見不鮮。3月11日,傳聞“國內最安全P2P平臺”之稱的陸金所身陷2.5億壞賬。次日,陸金所發布公告否認稱,平安商保確有一項應收賬款業務目前已進入相關法律程序,但是詳情不便透露,該項目由第三方提供擔保,投資者權益完全不受影響,該項目與陸金所P2P業務無關,截至目前,未有陸金所用戶受到任何投資損失。
12日晚,大公國際信用評級集團將陸金所列入互聯網金融黑名單,這是陸金所第四次被大公“點名”警示,前三次都只是列入預警觀察名單或嚴厲警示。陸金所16日隔空回應,發布聲明稱,對“與事實嚴重不符”的“負面評級”“堅決予以抵制”,對于不實言論和報道“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此外,陸金所公告中提到的“第三方擔保”究竟是誰?對此,中新網金融頻道致電陸金所公關總監劉婕,她表示,目前事件已進入司法程序,聲明中未提到的事項不便透露。
陸金所一直被視為P2P行業標桿,此次陸金所壞賬風波再度敲響行業警鐘。2015年伊始,就有紅嶺創投、盛融在線等平臺接連爆出大額壞賬甚至兌付危機。1月22日,里外貸資金鏈斷裂,涉及金額高達9.34億元,獲封北京P2P平臺“超級雷”。
另外,據網貸之家及公開數據,截至今年2月底,被曝光的問題平臺數量已達493家,較兩年前增加5倍;累計待收金額超過50億元,較兩年前增加約60倍。而據大公預測,2015年將有60%的網貸債務人信用破產,債權人損失將達到1000億元人民幣以上。
兜底成P2P行業潛規則 業內人士:須打破剛性兌付
盡管陸金所稱“目前未有用戶受到任何投資損失”,但陸金所是否會兜底,也引發市場猜測。
兜底幾乎成為行業慣例。今年2月初,紅嶺創投在確認安徽一家公司7000萬借款出現問題之后,決定將先行墊付投資者本息;今年1月,佳兆業再陷“違約門”,其下屬兩家子公司或將無法履行擔保責任,與之相關的搜易貸則公告稱,將受讓該借款人的全額未償付本息。但是,貸幫網CEO尹飛去年11月“揭竿而起”,在貸幫網曝出1280萬元壞賬之后,尹飛堅持不兜底,成為P2P業內首家拒絕墊付的平臺,投資人則指責尹飛打破了“游戲規則”。
對于網貸平臺兜底行為,業內各執一詞。e云貸CEO任濤認為,防范P2P跑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要打破剛性兌付,將P2P平臺作為信息中介平臺。而翼龍貸董事長王思聰則表示,承諾兜底是一種自律,投資人無法考證借款人的真實,某些平臺本意就是圈錢跑路,兜底模式是得到市場和投資人認可的。
對此,中國小額信貸聯盟理事長杜曉山在接受中新網金融頻道采訪時表示,P2P平臺不剛性兌付并不意味著欺詐,如果P2P平臺在具備足夠的透明度和風險控制能力的基礎上,打破剛性兌付是合理的。另外,杜曉山提醒投資者本身要有風險意識和抗風險能力。
P2P行業尋求資金托管 專家:銀行比第三方支付平臺更安全
除了“去擔保”,資金托管也是P2P行業的焦點問題。為了提高抗風險能力以及吸引投資者,P2P平臺競相尋找外部資金托管。統計顯示,目前已有超1000家網貸平臺與第三方支付公司開展了資金托管合作。
但是,由于商業銀行的增信功能和政策監管背景,目前不少平臺舍棄第三方支付,投奔銀行。市場人士分析,當前在利率市場化的沖擊以及信貸規模的制約下,銀行也正從托管業務等中間業務收入中尋找增長點,與P2P平臺的需求形成對接。然而由于擔心P2P平臺出現問題會導致自身信譽受損,銀行會選擇相對安全的平臺合作。近日,宜信與中信銀行、你我貸和融道網與招商銀行、積木盒子和人人貸與民生銀行等在資金托管方面展開合作。
杜曉山對中新網金融頻道表示,銀行或其他第三方平臺大致從兩個方面對P2P資金進行監管,一是如發現異常資金流入流出,有義務或責任通知有關方面,會保證客戶的權益和資金安全;此外一旦P2P公司因為資金鏈斷裂或者別的原因倒閉、跑路,也能防止客戶的錢流入網貸公司的賬戶里。他認為,如無制約,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安全性也不能得到保障,不如銀行保險。如果把投資人的資金放在銀行,交由銀行監督管理,將促使中國P2P行業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據業內人士透露,目前P2P平臺存放在第三方支付公司的所有資金,統一存放在以支付公司的名義開具的銀行賬戶中。第三方支付內部賬戶之間的資金轉移,在銀行系統里并不體現,即便支付公司挪用,銀行也無法有效甄別。也有不少人士質疑第三方支付涉足財富管理和P2P同業這種“既做裁判又做運動員”的行為,認為相對于第三方支付,銀行更適合做P2P資金托管。(中新網金融頻道)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