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倒閉已經成為一種習慣,當投資者人人自危如履薄冰,整個行業的信心便隨時可能崩盤,系統性風險就隨時可能發生
■本報見習記者 劉 琪
1月22日,位于江蘇泰州的海陵貸在其官方QQ群內宣布倒閉,而這一天距離其開業僅過去了短短15天。
網名為泉水叮咚的投資人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 1月18日時,就已經有部分投資人不能按時提現了,而此時恰為該平臺第一批標到期回款的日子。海陵貸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宣布倒閉,我們不得不懷疑其開張上線的動機”。
網貸也能“空手套白狼”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僅進入2014年后的不足1個月時間里,就已有廣融貸、中銀資本、中貸信創、國臨創投、鋒逸創投、奔富金融、融寶貸、海陵貸、貴福財富、富豪創投等10余家P2P網貸平臺先后宣布了倒閉,且上述平臺上線時間平均不足3個月。
就此,互聯網金融分析師、P2P網貸資深投資人王偉忠告訴《證券日報》記者,近來,網貸新平臺呈現出“開張-吸金-倒閉”的三段式節奏,“并且周期越來越短,投資人一旦陷入幾乎沒有機會抽身。”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倒閉平臺在諸多方面都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一般是在網站資金鏈瀕臨斷裂之前,首先自稱網站遭受黑客攻擊無法正常登錄,接著出臺限制提現政策強迫已經到期回款的投資人續投,然后安排一個長達半年甚至一年之久的逐步還款計劃,并在最初的一段時間內先按照還款計劃陸續還一部份錢,最后徹底停止還款,人去樓空。”一位資深互聯網金融分析人士告訴記者,上述套路幾乎已經成為近期倒閉平臺的行動范本,“他們還會使用大量馬甲在第三方資訊平臺上發帖維穩,平臺負責人出面秀出數以千萬元計的個人資產來安撫投資人情緒,希望以此手段再吸引新的投資人進場接棒。”
近日,記者在湖北襄陽的富豪創投網站主頁看到,網站發出公告稱股東發生分歧,并且近期資金籌措困難,目前僅準許提現總投資金額的10%;湖南懷化的及時雨網貸則聲稱平臺此前遭受黑客攻擊加之資金緊張,如果投資人續投75%則可以提現25%;深圳的力合創投則以網銀轉賬U盾被兒童踩壞為由宣布不能及時提現,隨后就發出了限制提現并將投資總額在5萬元以上投資人的本金按月分16期等額本金的方式歸還的公告。總而言之,理由千奇百怪,而目的卻只有一個:多吸金,少贖回。
“更有一些居心叵測的平臺在宣布倒閉之后發動大量馬甲在官方QQ群內大肆宣稱收購投資人的債權,一般都是以5折甚至更低的折扣進行收購,通過這種方式將普通投資人與平臺的債權債務關系消解掉,大量不明就里的投資人紛紛選擇了轉讓債權割肉離場,平臺則以低價回收債權的方式圈錢走人。”王偉忠算了一筆賬,“一個平臺開業三個月吸金2000萬元,隨后找個理由宣布破產,并成功將80%的投資人債權以5折回收,兌付剩余堅持不轉讓債權的20%投資人的本金,這樣搞一圈下來竟然還能凈賺400萬元,除去常規的運營成本之外還有兩三百萬元的凈利潤,真可謂是一本萬利的買賣”。
事實上,債權轉讓黑市在投資人圈中早已興起,網名為勤懇的牛的投資人告訴記者,他在此前投資的浙江安吉家家貸宣布倒閉一個月后將自己的債權以3折的價格轉讓給了一名自稱是安吉當地人的投資者,“如果早些轉讓的話也許8折就能賣出去”,勤懇的牛不無遺憾地向記者表示。
艱辛維權路
究竟是何原因讓投資人如此心甘情愿地割肉離場呢?倒閉網貸平臺銅都貸受害人、來自北京的尚女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其實早在投銅都貸之前就做好了它倒閉的準備,為了獲得年化50%以上的高收益不冒點風險怎么行?”持同樣觀點的還有來自深圳的張先生,他在倒閉平臺中貸信創投資了5萬元,“就當是買個教訓,我根本沒指望這錢還能要回來。”
“令投資人產生這種觀念的主要原因除了缺乏風險意識之外,還有面對平臺倒閉,個體投資人的維權難。”第三方資訊平臺網貸之家合伙人石鵬峰告訴記者,“P2P網貸平臺的一大特點就是投資人地域分散度很高,大多數網貸投資人都有過異地平臺投資的經驗,這使得出現問題之后投資人很難形成合力集體維權,而一個人單槍匹馬去討債也非常困難”。
“民間借貸糾紛或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等一般訴訟流程周期比較長,尤其是這種涉及上百人的集體性案件,光是前期立案偵查就要花費不少時間。”深圳市公安局經濟犯罪偵查局張警官還向記者補充說,“再加上一般這類涉案人員牽扯的民間借貸關系都比較龐雜,更加大了偵查難度”。
記者調查了解到,截至目前,在逾80家出現問題的P2P網貸平臺里,投資者損失獲得追回的案例僅為個位數。維權道路步步艱辛,法律途徑繁瑣漫長,這極易使投資人對要回被騙資金不再抱有幻想。某種投資觀點甚至認為,平臺倒閉已然成為網貸投資的一種常規性風險,作為投資者必須去接受并消化它。網貸圈內資深投資人黃慶將此觀點發揮到了極致,他本人曾同時投資近百家網貸平臺,并以此發展出了一套分散投資理論,“我的理論就是用收益去覆蓋壞賬,如果我所投資的100家平臺綜合年化收益率是40%,那么即便其中倒閉10家,本金全部損失,我還是可以獲得超過26%的收益”。
小金額、多平臺的分散投資理論目前在網貸圈大行其道,其本身就包含默許壞賬發生的意味。這進一步地刺激新興平臺的上線欲望,同時降低了平臺的違約成本。試想,如果借錢可以不還,那誰會還錢?
當倒閉已經成為一種習慣,當投資者人人自危如履薄冰,整個行業的信心便隨時可能崩盤,系統性風險就隨時可能發生。
可以想象,正是在如上述一般的P2P網貸生態滋養下,代理維權市場、債權轉讓市場應運而生。
記者以投資人的身份進入某網貸平臺維權QQ群,代人討債的廣告層出不窮,收費高達被套本金的50%甚至70%。另有不少投資人在折價叫賣自己的債權,有些甚至低至一折,但始終無人問津。“確實有部分人趁火打劫惡意低價收購債權”,石鵬峰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還有一些不正規的平臺趁著前段時間的倒閉潮,假借倒閉的名目低價向投資人收購債權賺取其中的差額,然后再開張再倒閉,如此反復。這樣產生的直接后果,就是現在P2P網貸平臺兩極分化嚴重——大型正規的投資平臺十分火爆,標很難搶到;而部分小型平臺則非常冷清”。
監管層發力治亂象
對于愈演愈烈的P2P網貸業亂象,監管部門最近也頻頻出手治理。
2013年12月2日,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發布《關于加強融資性擔保公司參與P2P網貸平臺相關業務監管的通知》,明確規定嚴禁融資性擔保機構從事P2P網絡貸款業務和為關聯方的P2P網貸平臺進行擔保,并強調只允許為非關聯的P2P網貸平臺進行擔保。這是全國第一個專門對融資擔保公司與P2P網貸平臺合作進行規范的政府文件。
2014年1月初,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強影子銀行監管有關問題的通知》簡稱107號文,其中明確指出影子銀行涵蓋不持有金融牌照、完全無監管的信用中介機構,包括新型網絡金融公司。對此,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郭田勇表示,“通過國務院的層級發布這樣的一份文件,顯示了監管層治理影子銀行亂象的決心”。對于107號文的意義,財經評論員葉檀也表示,“這次107號文件其實是個分水嶺,以前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轄屬非常不清晰,到底要不要監管也不明確,連互聯網金融屬于什么性質都沒梳理。107號文件開始對此做了一個大致的規定”。
近日,全國首份關于P2P立法的政協提案以及首份人大代表建議在深圳發布,深圳市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分別提出建議,作為全國P2P平臺最活躍的城市,深圳應率先對P2P行業進行立法規范并加強監管。
“就目前來看,投資人的弱勢地位短期內難以改變,但必須擺正心態。”石鵬峰向記者表示,同時他建議,“首先應學會分辨真正的P2P網貸平臺和偽P2P網貸平臺,不要盲從;其次,對于新進入者,初期應小資金量進行嘗試。而對所有投資人來說,則應該降低對P2P網貸年化收益率的心理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