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夏 青
“互聯網金融雖然發展很快,也對傳統銀行造成了較大沖擊,但不會改變現有的金融體系,也不會取代傳統銀行的地位。”這是日前參加“第十八屆(2014年度)中國資本市場論壇”的專家學者的一致看法。
隨著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搜索引擎定位功能等科技手段的發展,憑借著社交網絡、電商平臺積累起來的用戶基礎,互聯網企業可以比較高效地了解用戶在金融服務方面的需求和偏好。從而更好地滿足消費者和客戶獲得更加便利的金融服務需求,可以帶給客戶更加豐富的產品和更好的客戶體驗。
中國工商銀行前行長楊凱生認為,這并不意味著互聯網金融要徹底顛覆現有的金融體系。互聯網的平臺優勢確實十分巨大,金融機構需要認真研究。但互聯網金融的本質仍然是金融,金融業的核心是風險管理,有效的監管是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我國互聯網金融當前的飛速發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監管方面的“法外治權”,存在風險隱患。
楊凱生強調,互聯網金融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有良好的監管文化和創新文化,應該引入負面清單模式,將不能從事的活動明確列出。
華融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賴小民認為,互聯網金融已經成為我國金融產品的一種新型的創新工具,但充其量是金融市場的一個組成部分。互聯網對金融領域的發展造成一定沖擊,但起不到顛覆,更起不到替代性的作用。
“互聯網金融解決了信息對稱性問題,而信息對稱是合理定價的前提。”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所長吳曉求[微博]表示,由于互聯網金融的介入,中國金融的業態和結構一定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但互聯網金融也不能“包打天下”,在客戶的信任度、定制優勢上,互聯網金融不能取代商業銀行。